【标题】  


想赢,也想有人帮:2025最野的两股情绪  


 

“伟哥,你朋友圈发的那张‘租妈妈’截图,我闺女看见了,抱着我哭了半宿。”  上周,天津卫刚下完一场冷雨,我在滨海新区一家羊汤馆里搓着手,对面坐着老赵——做了十五年地毯出口,去年被平台规则一夜打回“个体户”。  

他把手机推过来,屏幕上是他女儿发的私信:  

“爸,我能花200块给你租个‘线上闺女’吗?就每天夸你一句,说爸你辛苦了。”  

老赵咧嘴想笑,嘴角却直抽抽:“我给她衣食无忧,她却想掏钱买人喊我‘爸你最棒’,你说这世道怪不怪?”  

我舀了一勺羊汤,烫得直吸气——不怪,只是“卸防”这俩字,从线上烧到线下了。  


那天回家,我把老赵的故事写进备忘录,顺手翻开后台数据:  

过去90天,来问“私域AI系统”的人里,85%都抛来同一句话——  

“伟哥,我手里几千好友,却没人回我,能不能让他们先把我当‘自己人’?”  

原来,不管是00后女孩“租妈妈”,还是中年老板复活沉默好友list,大家想买的都不是功能,是“阵营感”:  

一个可以卸下盔甲、还能一起赢的“自己人”场子。  



1. 卸防:先让人把盔甲挂你家门口  

李子柒停更1217天,归来仍是“乱世白月光”。  

我半夜刷她视频,看到弹幕飘过去一句英文:  

“Li, I had surgery today, your video is my morphine.”  

那一刻我懂了:她卖的不是酱油,是“世界残酷,但奶奶在灶台前等我”的安全屋。  

做私域也一样。  

去年我给“山楂皇后”账号做AI拟人,把冷冰冰的客服号拆成三个角色:  

45岁会熬糖的“山楂姨”、31岁离异的“山楂姐”、18岁暑假工“山楂妹”。  

同一款产品,三种语气上线,结果“山楂妹”下面最热闹——  

“闺女,今天被老板骂了,求安慰。”  

“妹,我妈住院,能给我寄不加糖的吗?”  

就像你可能也经历过的:  

人一旦觉得你“不抬杠、不抢话、不推销”,他就先把盔甲挂你门口了。  


2. 赢:让人花500块买“我方阵营”的爽感  

珠海航展开幕那天,我徒弟在群里甩来一张图:  

观众里一位拄拐老兵,对着歼-20敬礼,手指缺了两截。  

配文只有一句:“当年他们来了有猎枪,今天老子来看猎枪。”  

500块门票,老爷子排了4小时队,晒到中暑。  

你说他真想买架飞机?不,他要的是“老子没白活,咱现在真能赢”的参与感。  

私域里怎么给“赢”?  

我们把发货、抽奖、买家秀做成“阵营战报”:  

“今天河北姐妹团又下一城,拿下3800盒麻酱鸡蛋!”  

“广东队落后了,要不要加把火?”  

评论区瞬间变大型“拉票”现场,复购率飙到38%。  

人们要的不是便宜,是“我押的队别输”。  (这和前几天参加知识付费课程小组争夺赛的感觉一样)


3. 情绪价值+:把生意重做一遍的公式  

老赵听完我的“阵营战报”,一拍大腿:  

“伟哥,我地毯也能这么玩?我家图案全是西域神话。”  

我说试试“美酒+猎枪”双配方:  

美酒——发一条“老赵讲故事”系列,60秒短视频,讲每一块地毯里“飞天”守护边疆的爱情;  

猎枪——直播间挂“守护敦煌”公益基金,每卖出1㎡,捐5元用于壁画修复。  

上线两周,客单价从280提到620,评论区一句话让我眼眶一热:  

“买的不只是地毯,是给老祖宗撑腰。”  

你看,情绪价值一旦“+”上意义,产品就不再是产品,是并肩作战的旗帜。  


想一想:  

你最近一次为“阵营感”买单是什么时候?  

是为国足熬到凌晨?还是冲进去把被造谣的直播间买空?  

在评论区告诉我,那条让你“不得不出手”的情绪长啥样。  


 

“伟哥,我号被封了,3000个代理群一夜蒸发。”  

今年3月,做滋补品的阿May凌晨2点给我发语音,嗓子哭劈叉。  

她用了某工具,自动加人、群爆粉,结果微信直接“永别”。  

我让她先别急哭,把AI拟人系统拆成“人工+机器”两条腿:  

机器管素材、打标签、发“千人千面”朋友圈;  

人工只做一件事——每天睡前,给当天聊过天的50人,手写一句“晚安”。  

30天后,她跑来请我喝燕窝:  

“伟哥,你猜现在多少人等我那句晚安?她们说‘May姐,比老公还准时’。”  

我笑着怼她:  

“别高兴太早,这只是‘美酒’,下一步带她们一起‘赢’,才算闭环。”  



写到最后,我想起羊汤馆里老赵问的那句:  

“人家李子柒不吆喝都能年入千万,我吆喝到嗓子哑还成交寥寥,差距到底在哪?”  

差距在——  

她先让人卸下盔甲,再给人抬头仰望星空的权利;  

而我们大多数生意,盔甲还没让人脱,就先亮价格刀。  

2025,消费者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他们想赢,更想有人并肩;想卸防,更想防由你来扛。  

下次上新前,不妨先问自己三句话:  

1. 我有没有先给他一把“坐门口歇会儿”的小板凳?  

2. 我有没有让他看一眼“咱们一起能赢”的战旗?  

3. 我有没有把“卖东西”变成“并肩作战”?  


如果答案都是“有”,成交只是迟早。  



1. 你最近为哪个“阵营”冲动消费过?是情绪,还是意义?  

2. 假如给你一支“美酒+猎枪”,你最想把它加在什么产品上?  

欢迎在评论区唠唠,每条我都会回。  


想听我更多“私域底层逻辑”的碎碎念,搜公众号“私域AI伟哥”,或来知识星球“底层逻辑思考”找我喝夜茶。  


咱们一起,先卸防,再赢。

当“种草”变成流水线,我们还在跟谁对话?
当产品、价格都撞墙,多巴胺营销凭什么拯救焦虑的你?
当高人把高贵打碎,我们才敢弯腰捡回自己的生意与人生
天津人30元吃出的顶配人生:不卷未来,只馋此刻
AI再快,也写不出我心里的那滴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