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第137届广交会于2025年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举办,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这场展会正释放出中国外贸格局深刻变革的信号。从采购商结构到参展策略,从区域市场到产业方向,广交会的变迁映射出全球贸易链的重构与中国制造的韧性突围。

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预注册人数超20万,采购商结构却发生剧变,欧美采购商占比从2024年秋交会的21.3%骤降至10.5%,仅约2万人,出现断崖式下滑。这与中美贸易摩擦直接相关,美国对华部分商品关税已累计最高至245%,促使欧美买家转向东南亚、墨西哥等替代供应链,订单逻辑也随之生变。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国家及亚非拉地区采购商占比超72%,成为绝对主力。其中,沙特、阿联酋、尼日利亚等中东与非洲国家采购商数量同比增长32.6%,中东整体占比达14.3%;孟加拉国占比跃升至12%,印度、印尼、越南等南亚与东南亚买家对建材、机械、日用消费品的需求激增;受益于跨境结算便利化政策,俄罗斯与巴西采购商数量分别增长28%和15%,重点关注新能源设备和工业机械 。

参展规模也在本届创下新高,体现出产业方向凸显“新质生产力”的趋势。全球255家大型采购商参会,增5.8%创新高。展会吸引超3.3万家企业参展,较上届增加近9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18.6%,新能源、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企业占比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展位缩减。

展区设置紧扣全球趋势,服务机器人(46家企业参展)、集成房屋、智慧物流等专区首次亮相,展示中国在智能制造和绿色经济领域的突破;家电展区引入AR/VR互动体验,建材展区聚焦低碳材料,新能源展区成交额同比增长15% 。

企业策略也在发生转型,从以往被动“守展位”转变为“主动出击”。70%的有效订单来自提前邀约客户,企业通过海关数据筛选目标采购商,结合短视频工厂实拍、限时折扣等策略提升到场率。展中安排业务员在竞品展区主动挖掘客户,打破“等客上门”模式,并采用初步接待→技术答疑→高管洽谈的“销售漏斗”机制,提升转化效率。展后72小时内发送定制化方案、两周内完成首轮谈判的“黄金周期”成为标配,部分企业还通过AI系统自动追踪客户需求。

尽管3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2.4%,但广交会数据背后,外贸韧性也存在着诸多隐忧。“抢出货”效应不可忽视,其虽然短期内拉高了出口数据,但这一现象难以持续。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政治局势不稳定,汇率波动剧烈。例如,一些亚非拉国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抗风险能力差,可能导致结算时中国企业面临汇率损失,甚至出现部分国家因经济危机而拖欠货款、毁约等情况。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涌入新兴市场,内部竞争加剧。为了争夺订单,部分企业可能会陷入低价恶性竞争,压缩自身利润空间,损害中国产品的整体品牌形象,影响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欧美市场虽然占比下降,但依然掌握着先进技术和行业标准,其通过设置严苛的技术壁垒、环保标准等手段,限制中国新兴产业产品进入,例如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欧美国家以专利封锁、认证体系不认可等方式,阻碍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技术溢价和市场份额。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在持续干扰全球贸易秩序,部分国家之间的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随时中断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打乱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计划。

面对这样的形势,企业正加速布局多元市场,对美出口占比从13.54%持续下滑,东盟、中东成新增长极;国产服务机器人、新能源储能系统等产品获新兴市场认可,技术壁垒有所突破,技术溢价逐步替代价格竞争 。

广交会的“变”与“不变”,勾勒出中国外贸的发展图景。变的是客群结构与产业重心,不变的是中国制造的迭代能力。当欧美市场收缩,亚非拉需求释放,中国企业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全球贸易规则。本届广交会不仅是订单的战场,更是中国外贸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攀升”转型的里程碑。
好文推荐



免责声明(向上滑动阅览)
本材料所呈现的是朴拙资本截至指定日期的观点。鉴于市场环境动态多变,相关观点可能随时调整,且朴拙资本不另行通知。同时,朴拙资本并无责任和义务对本材料内信息进行更新。特别说明,过往投资表现并非未来业绩的可靠预示,请勿据此作出不当假设。投资活动本质上存在收益机会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损失风险。
本材料仅作参考用途,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材料内信息不构成且不应被解读为在任何司法管辖区内,提供咨询顾问服务的要约,亦非销售证券或相关金融工具的要约,或招揽购买此类产品的行为。未经朴拙资本事先书面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对本材料(含其中信息)进行复印、复制、重刊或发布,包括整体或部分内容。
/ END
编辑 | Suri
作者 | Frank
商务合作 | 微信号:Nature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