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2025 年 4 月 25 日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的十项国际大事:

一、美多州及企业起诉特朗普关税政策
美国得克萨斯州、纽约州等 6 个州联合多家企业,针对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的 “全球贸易平衡关税” 发起法律诉讼,指控其违反宪法将征税权赋予行政部门。这一政策要求所有对美贸易顺差超过 500 亿美元的国家缴纳 10% 附加税,引发国际供应链震荡。白宫虽以 “外交紧急状态” 为由抗辩,但国会共和党内部已出现跨党派行动,试图通过立法收回关税权。
二、中俄伊三国共商伊核问题
4 月 24 日,中俄伊三国代表共同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就伊核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展开深入磋商。三方强调通过对话协商维护地区稳定,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呼吁各方尊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机制。中方特别指出,任何解决方案都应兼顾伊朗合理诉求与地区安全关切,反对单边制裁加剧矛盾。
三、黎巴嫩真主党炮击叙利亚霍姆斯
叙利亚国家通讯社报道,黎巴嫩真主党从黎境内向叙利亚霍姆斯省西部发射数枚炮弹,造成当地基础设施损毁。叙国防部门已与黎军方取得联系,要求彻查事件责任。此次冲突正值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谈判陷入僵局之际,可能进一步激化地区紧张局势。
四、波兰总统呼吁俄乌妥协,美军部署引争议
波兰总统杜达 24 日公开呼吁俄乌双方 “以妥协换和平”,并表示将争取美国在波兰增派驻军。然而,美军近期计划从波兰东南部撤出部分兵力的消息引发欧洲担忧,被解读为美国可能减少对乌军事支持的信号。当前约 1 万名美军驻扎波兰,其部署调整将直接影响北约东翼安全架构。
五、美韩贸易谈判接近突破
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美韩贸易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最早下周达成谅解协议。协议内容涉及关税减免、半导体供应链重组及国防合作,韩国希望借此缓解 10% 的临时关税压力,并缩小对美 557 亿美元贸易顺差。分析指出,若协议达成,可能为美与其他盟友的贸易谈判提供范本。
六、巴基斯坦对印度实施全面反制
巴基斯坦 24 日宣布对印度采取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关闭瓦格赫边境口岸、废除印度公民签证、暂停双边贸易等。此举源于印度近期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行动升级,巴方指责印方违反停火协议。两国紧张关系再度升温,可能影响南亚地区安全格局。
七、神舟二十号发射开启太空合作新阶段
4 月 24 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二十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 “双乘组轮换” 模式。此次任务将开展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微重力生物实验等科研项目,并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国际舆论关注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技术突破,以及未来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潜力。
八、以军承认误袭联合国设施
以色列军方 24 日承认,3 月误袭加沙地带中部代尔巴拉赫的一处联合国设施,导致一名工作人员死亡。以军表示初步调查显示,误将该建筑识别为 “敌方目标”,并已与联合国共享调查结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敦促以方彻底追责,事件加剧了国际社会对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关切。
九、美菲南海军演与解放军反制
美菲在南海巴丹群岛附近展开联合军演,美军 “杜鲁门” 号、“卡尔・文森” 号双航母编队参与。解放军山东舰航母编队穿越巴士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对美舰 “劳伦斯” 号实施全程雷达锁定与警告驱离。此次军事互动凸显大国在南海的战略博弈,菲律宾反舰导弹系统的部署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局势。
十、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聚焦全球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第 172 届理事会 24 日在罗马开幕,中国代表团提出加强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等倡议。会议期间,中方召集 193 国非正式会议,揭露美国关税战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80 余国联合声明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此次会议被视为对单边主义的集体回应,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改革。
其他热点追踪
- 人形机器人引发产业变革
:中国宇树科技 G1 机器人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亮相,其 1.6 万美元的低成本与高灵活性引发行业震动。高盛预测,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 2050 亿美元,中国供应链优势显著。 - 非洲基建里程碑
:摩洛哥高铁二期项目 24 日开工,新建 430 公里线路将连接卡萨布兰卡与马拉喀什,预计 2030 年世界杯前通车。这是非洲首个跨国高铁网络,有望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 强对流天气影响东亚
:中国广东、广西等地遭遇飑线过境,局地风力达 9 级并伴有冰雹,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此次灾害已造成部分交通中断,农业损失初步统计超 3 亿元。
以上事件覆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环境等多个领域,反映当前国际社会在合作与冲突、发展与挑战中的复杂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