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主要内容】

2025年,中国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局的关键节点,全国两会的召开为这一年的经济发展定下了基调。政府工作报告及系列政策文件释放出明确信号: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将坚持稳中求进,以一系列精准政策组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目标与宏观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5年,中国政府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与2024年持平,这一目标的设定既考虑了长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反映了当前经济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从内部来看,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有效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费市场活力有待提升,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居民和企业预期偏弱。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和地方政府投资动能不足,也为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外部环境同样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华加征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对中国的出口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成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更具挑战性。

然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工程师红利”与市场规模优势,以及新兴产业的新一轮资本开支,将为短期经济形成强大拉力。

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加码,财政货币协同发力

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2025年宏观政策力度显著加大,逆周期调节更加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性更强。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突破3%的常规水平。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达1.3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4.4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务规模合计11.86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财政支出将重点投向“两新两重”领域,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

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强调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充裕,预计将进一步实施降准等措施。结构上,继续扩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同时,降息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促进物价温和回升。

扩大内需:消费提振与投资优化双管齐下

扩大内需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政府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同时,加大就业支持力度,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200万人以上,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加码,2025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较2024年翻倍。此外,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投资方面,政府将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基础设施、民生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鼓励民间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培育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政府将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同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产业发展上,政府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传统产业方面,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稳外贸稳外资:应对外部挑战,扩大开放

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稳外贸、稳外资难度加大。中国政府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外贸方面,高质量办好进博会、广交会等重大展会,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培育跨境电商、跨境物流、海外仓等新业态,发展新型离岸贸易。外资方面,鼓励外商投资,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提升外资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的区域布局。

风险防范:保障新旧动能平稳转换

政府将积极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保障新旧动能平稳转换。房地产市场方面,着力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和土地,缓解房企流动性和债务压力。地方财政金融风险方面,继续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加快剥离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推动市场化转型和债务风险化解。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方面,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同时,稳定资产价格,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及时平滑股市短期波动,增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城镇化与绿色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内需扩大的重要举措。政府将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其在教育、住房、社保等方面的权益。同时,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25年,政府将继续推进“双碳”目标,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和海上风电发展。同时,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报告摘要】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点击下方原文链接,或扫码加入星球,获取报告原文和7900+前沿热点报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