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 4 月 23 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主持召开 “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对国际关系的冲击” 安理会阿里亚模式会议,包括安理会成员在内的 80 多个国家代表共同探讨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那么,什么是安理会阿里亚模式会议?
阿里亚模式会议起源于 1992 年,名称源自委内瑞拉代表阿尔瓦罗・阿里亚斯。当时他首次实践了这种模式,旨在通过非正式对话,为安理会成员提供一个听取国际组织、民间社会等多元声音的平台。该模式突破了安理会 15 个理事国的限制,允许 193 个联合国成员国及国际组织、民间代表共同参与闭门讨论,聚焦敏感或新兴议题。
阿里亚模式会议作为安理会特有的非正式对话机制,有着独特的价值。
阿里亚模式会议突破了传统安理会会议的诸多限制,参会人员不局限于安理会成员国代表,还包括国际组织、民间代表,甚至专家学者都能参与其中。会议形式也更为灵活,无需遵循严格的议程与投票程序,为各方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深度交流的平台,让那些在正式场合难以充分表达的观点得以发声,尤其是针对一些敏感且新兴的国际问题,能展开更具开放性的讨论。
自 1992 年以来,阿里亚模式会议一共举行了 387 次。
中国于 2025 年 4 月 23 日召集的 “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对国际关系的冲击” 安理会阿里亚模式会议,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向 193 个联合国成员国发出邀请函,最终 128 国代表注册参会,8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创下该模式会议规模纪录。

在会上发言的国家有多少个?各国代表发言的主旨是什么?
35个国家与会代表发言。巴基斯坦、希腊、巴拿马、塞拉利昂、俄罗斯、法国、韩国、斯洛文尼亚、索马里、丹麦、英国、阿尔及利亚、圭亚那、委内瑞拉、科威特、古巴、津巴布韦、玻利维亚、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伊朗、南苏丹、柬埔寨、莫桑比克、老挝、布隆迪、厄立特里亚、哈萨克斯坦等国代表进行了发言。其中,科威特代表还代替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等几个国家发言。
中国
傅聪大使指出,美国以各种借口对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中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 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面对美方滥施关税,中国挺身而出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各国应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美国
美国代表称会议是 “表演性操作”,指责中国采取单边不公平贸易做法,通过两用物项出口禁令等损害全球农民和制造商利益,操纵国际金融机构资源,将援助和发展项目武器化。还就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妄图转移会议焦点,否认单边主义是问题核心。
俄罗斯
俄罗斯代表强烈批判美国的单边霸凌和滥施关税行为。指出美国的这些政策严重破坏了国际经贸秩序,对全球经济稳定构成巨大威胁。强调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反对霸权主义,此次发言进一步表明其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愿意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共同应对美国单边主义带来的挑战。
巴基斯坦
痛陈美国的关税壁垒让 200 万巴农陷入贫困,美国的单边主义关税政策严重损害了巴基斯坦的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
科威特
代表阿联酋、巴林、沙特、卡塔尔、阿曼苏丹和科威特发言,谴责美国的单边主义关税政策,指出其破坏了地区经济稳定和国际贸易秩序。
法国
法国代表在发言中强调多边合作对于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性,支持多边主义,认为各国应在联合国框架下加强沟通与协作,较为委婉地表达了对多边贸易体制维护的关切。
英国
英国代表在会议上支持多边主义,强调关税贸易等问题更适合在世贸组织框架内讨论。
柬埔寨控诉美国关税导致其出口额下降 49%。巴西、阿根廷展示美国近五年 47 次 “301 调查” 数据,谴责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德国、意大利等 12 个欧洲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列席,欧盟委员会代表现场批评美国政策。还有一些国家如古巴、委内瑞拉等也强烈谴责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指出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
多数与会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对话合作,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促进各国稳定与发展。
尽管这场会议是非正式的,会议的决议不具备强制约束力,但它产生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它借助国际舆论的强大力量,将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暴露在全世界面前,凸显了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推行单边政策的孤立性。同时,它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让各国能够围绕单边主义挑战这一关键问题,充分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思考应对之策,推动多边合作的深入发展,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
会议在明确国际规则倡议、推动供应链与金融重构、创新话语体系、奠定后续行动机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
1.128 国通过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关税政策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强调贸易争端应通过 WTO 争端解决机制处理。
2.会议文件首次系统提出“结构性经济暴力”概念,整合美国 2000 余项制裁数据,形成全球传播攻势,打破西方主导的贸易争端解释框架。
3.明确 “任何国家不得对人均 GDP 低于 1 万美元国家加征超过 5% 关税”,将发展中国家诉求上升为国际规则。
4.推动设立 “紧急仲裁庭”,要求 72 小时内裁定单边关税合法性,打破美国对争端解决机制的长期垄断。
5.依托 “一带一路” 建设,设立 1000 亿美元重组基金,帮助 37 国建立替代性供应链;呼吁推动设立 “反经济胁迫基金” 及 “全球供应链韧性计划”。
6. 60 余国闭门讨论本币结算方案,13 国央行签署数字货币合作备忘录,初步构建美元体系外的支付网络。
7.提出 “贸易权力清单”,系统梳理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准入、技术获取等方面的权利诉求,为重构 WTO 规则奠定基础。
8. 72 个最不发达国家联合签署声明,支持中国提出的 “零关税普惠计划”。
9. 35 国签署《反单边制裁互助协议》,对美国实施 “镜像(对等)反制”。

在联合国层面,中国后续会采取哪些措施?
中国将以阿利亚模式会议为契机,在联合国层面稳扎稳打,长远布局,积极引领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合作与联盟,加强国际合作与联盟,推动金融领域合作与改革,推动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积极推动《反经济霸凌公约》草案的完善和正式通过,明确 “任何国家不得对人均 GDP 低于 1 万美元国家加征超过 5% 关税” 等规则,将发展中国家诉求上升为国际规则。
2.继续倡导 WTO 设立 “紧急仲裁庭”,要求 72 小时内裁定单边关税合法性,打破美国对争端解决机制的长期垄断。同时,将 WTO 改革与联合国 2030 议程捆绑,把发展权议题变成道德制高点,促使国际社会重视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规则制定中的权益。
3.借助受美国关税伤害国家建立的联合数据库,为多边诉讼提供实证支持。通过 “全球公平贸易联盟”,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持续揭露美国霸权行径,引导国际舆论关注美国单边主义行为对全球经济秩序的破坏。
4.与签署《反单边制裁互助协议》的 35 国加强合作,对美国实施 “镜像反制”。在联合国相关会议和讨论中,协调立场,共同应对美国的单边制裁,维护成员国的共同利益。
5.依托 “一带一路” 建设,落实 1000 亿美元 “供应链重组基金”,帮助 37 国建立替代性供应链,降低对美国主导供应链的依赖,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自主性和稳定性。
6.进一步深化与 13 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合作,扩大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覆盖范围,推动本币结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速 “去美元化” 进程。在联合国平台上,分享数字货币合作的经验和成果,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7.继续落实给予最不发达国家 100% 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的承诺,通过进博会、消博会等平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准入机会。在联合国相关会议上,分享零关税政策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鼓励其他国家采取类似举措。
8.借助 “北斗全球治理计划” 与华为 “鸿蒙主权系统” 等技术成果,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合作,向发展中国家免费开放厘米级定位服务等。在联合国框架下,举办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和数字主权意识。
在布局上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等场合,全力推动 “紧急仲裁庭” 提案落地,将其纳入 WTO 改革议程;以 “全球公平贸易联盟” 为平台,联合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经社理事会等机构提交报告,系统性揭露单边主义危害;强化与签署《反单边制裁互助协议》国家的协作,在联合国法律委员会探讨制定多边反制裁公约,为反制霸权行径提供法律依据。
第二步: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框架下,推动 “贸易权力清单” 制度化,建立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的监督机制;联合友好国家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设立专项基金,落实 1000 亿美元重组基金倡议,助力发展中国家构建自主供应链;在联合国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倡导数字货币合作成果,推动建立多边跨境支付监管协调机制,逐步瓦解美元霸权体系。
第三步:在联合国体系内牵头起草《国际经济公平发展公约》,整合会议提出的反经济霸凌、普惠贸易等理念;依托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推动建立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委员会,提升新兴经济体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话语权;持续通过联合国平台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发展方案转化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核心价值观 ,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根本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