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馆:人造太阳高挂,展馆成为循环设计的汇聚平台
荷兰馆建筑设计围绕著主题「共同的信念:携手迎接另一个黎明」,呈现以水力产生零碳排放能源的突破性技术,为所有人提供清洁能源。渲染图中,描绘了升起的太阳,象征无限的清洁能源,而建筑本身即传递循环原则。

建筑核心理念回应人类当前的重大挑战之一:认识到所有有限资源都是无法持续的。随着能源面临耗尽,荷兰提出一个结合循环材料及零排放能源的创新解决方案。展馆采用循环设计,材料可随时拆卸重组,并于 Madaster 平台上登记材料护照,确保每一件建材都能追溯且可再利用。


卡达馆:如风帆轻鼓,卡达造船技术交织日木榫接工艺
卡达馆由隈研吾建筑事务所(Kengo Kuma & Associates)与卡达博物馆(Qatar Museums)合作设计,巧妙结合两国文化精髓,成为跨文化对话的绝佳范例。设计灵感来自卡达传统达奥船(dhow boat)建造技术与日本木工榫接工艺,借由创新的文化组合,展现建筑美学的多元性、环境与可持续性,并强调海洋被视为资源中心、贸易与知识交流的媒介。



西班牙馆:以32个充气球体、塔式起重机组成,材料全部都能再利用
西班牙馆由当地建筑事务所 selgascano 及 FRPO architects 设计,以创新租赁与再利用概念,将循环经济理念极大化,意即透过租赁、回收及再利用来建造一切,为未来建筑提供全新思路,也凸显展馆核心理念「不浪费任何资源」。





意大利馆:以现代设计诠释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
意大利馆由 Mario Cucinella 建筑师事务所(MCA)设计,以「理想城市」(La Città Ideale)为主题,呈现对文艺复兴时期象征元素的现代诠释,体现如罗马竞技场等意大利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前瞻性的未来愿景。展馆传递意大利对社会空间的愿景,像是整合、包容与动手参与的文化,这些都建立在真实的关系与互动基础上。


建筑团队优先考虑使用天然原料、短供应链、回收内容、避免有毒成分,以及获得可持续性认证的材料。结构框架主要由木材组成,从经过认证的当地供应链采购,并通过优先考虑单一材料组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世博会结束后,展馆计划转化为「意大利工作坊」的展示档案库,包含意大利最佳实践、专利、项目、可持续理念等资源。
沙乌地阿拉伯馆:以现代设计诠释沙乌地村庄,打造有机沉浸的梦幻场景
由 Foster + Partners 设计的沙乌地阿拉伯馆,呼应了对沙漠、城镇与城市的探索,如 Foster + Partners 负责人 Luke Fox 所说:「展馆带领观众展开发现之旅,层层揭示沙乌地阿拉伯文化的生动场景,透过尺度、光线、声音及纹理设计刺激感官,同时展示沙乌地阿拉伯馆最具创新性及令人兴奋的成就。」整体设计将令人联想到传统沙乌地村庄的有机形态,创造独特的沉浸式空间体验。

参观路线始于种植沙乌地阿拉伯植物的葱郁前院,穿过狭窄街道之后,通往作为展馆核心的庭院,并可以逐步探索蜿蜒街道的「村庄」,窗户及门口通向一系列与 59 Productions 和 Squint/Opera 合作设计的沉浸式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