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视频号:现代纺织技术




 封面介绍 


利用DALL-E3软件智能绘图,选用智能纺织品、可穿戴、纺织应用等关键词生成封面图像,其中穿戴多种智能纺织设备的人体模型体现了纺织品的可穿戴功能及应用领域,突出了纺织品智能可穿戴及应用的专栏主题!


 专栏导言 





智能可穿戴及应用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与新材料技术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智能纺织品正逐步实现产业化,成为推动医疗健康、人机交互及工业监测等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凭借其独特的柔性特质、卓越的穿戴舒适性以及多功能集成优势,纺织品智能可穿戴技术不仅重塑了传统产品形态,也在智能化、个性化和可持续化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本专栏聚焦“智能可穿戴及应用”,精选5篇创新性研究论文,旨在展示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与技术转化。论文涵盖材料设计、结构优化、功能集成和系统开发等多个维度,深入探索智能纺织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潜力。例如,通过大数据挖掘与文献计量分析,揭示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的研究趋势,以用户交互设计与隐私保护作为未来关键方向,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技术路线图;采用嵌花添纱技术将柔性应变传感器无缝织入手套,实现手势识别,助力康复医疗;设计导电液体微量泄漏定位检测织物,提出基于交叉扫描原理的分区定位方法,通过重经组织设计实现导电经纬纱的可靠绝缘与导通,实现百米范围内的米级精确泄漏定位,为工业智能监测开辟新路径;研究镍钛记忆合金丝参数与组织结构对面料形变性能的影响,为高性能形状记忆服装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将刺绣电极集成于织物面罩,实现医疗监测和虚拟现实情绪识别中的多种生物电信号同步采集。

我们期待本专栏的成果能够引发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推动柔性电子、人工智能与纺织工艺的深度交叉融合,共同推动可穿戴智能纺织品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中的突破性进展,为人类社会的智能化、绿色化与包容性发展贡献力量。


栏目主持介绍



田明伟:男,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致力于健康与防护用智能电子纺织品研究,相关成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s等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引用5500余次,H指数43。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装备预研教育部创新团队、国防科工委173项目等项目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中纺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项。


 封面文章介绍 



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茅 丹1a,夏 天2,徐荟雅2,李艺冉2,温 润1b,3

( 1.东华大学,a.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b.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上海200050; 2.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上海200135; 3.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6 )


摘  要: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归纳自1998年以来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的研究现状、热点和未来趋势;深入分析WOS和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包括研究走势、类型、核心作者群等,并结合关键词演变、研究热点和研究空白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领域研究呈现波动式增长,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韩国的高校。关键词分析显示:当前研究热点聚焦于健康监测功能、电磁续航和面料传感技术;前沿热点则集中在用户交互设计和隐私保护技术等方面。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已初具研究规模,在即将到来的老龄化趋势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学者们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交流,推动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的进一步发展,并注重研究的深度和创新性,以满足老年人群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文献计量;适老化智能服装;智能可穿戴服装;老年人护理服装;可视化分析

图:WOS 相关文献时间线图



导电液体微量泄漏定位检测织物的

制备及检测系统设计


徐  帅1a,杨晓芳1b,毛 雷1a,耿男男2

( 1.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a.纺织服装学院;b.汽车与交通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2.江苏悦达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盐城224007 )


摘  要:机织结构的导电液体传感织物能检测微量导电液体的泄漏,但不能反馈泄漏位置。因此,基于交叉扫描原理设计了导电液体微量泄漏定位检测织物。该织物布边设有2n根导电经纱,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中的经纱通过重经组织与均匀布设的导电纬纱交叉地电气相连,形成n²个检测组合,对应织物经向上n²个定位分区。采用织样机试织了含有6根导电经纱、9个定位分区的织物,并对织物进行了切片观察、电气测试、功能验证试验和适配检测系统的开发。结果发现:重经组织结构可以实现织物中导电经纬纱在交汇时的可靠绝缘;重经组织结构重复性良好,可以适应规模化生产;交叉扫描方式能正确反馈泄漏所在分区;由自动选通电路和导通鉴别电路构成的检测系统与织物匹配良好。

关键词:智能纺织品;电子织物;织物结构;液体传感器;检测系统

图:导电经纬纱绝缘的组织结构设计

图:导电经纬纱导通的组织结构设计



基于刺绣技术的多模生理传感

织物面罩的制备与性能


熊 帆,樊蒙召,杨朝然,李云飞,郑俊杰,周金利,王晨晓

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 郑州 450007 )


摘  要:为了解决生理信号采集中导线繁多、电极设置复杂的问题,以及应对传统刚性湿电极贴合不良和长时间信号采集稳定性下降等挑战,设计了一种基于刺绣技术的多模态生理传感织物面罩。该面罩采用刺绣技术一体化制作,具备低成本、柔软和舒适等优点,能够紧密贴合皮肤。研究表明,面罩的刺绣电极与传统湿电极采集到的信号在时域上的相关度高于95%。通过睁闭眼静息实验、眼电信号测试以及皮肤电反应测试,进一步验证了面罩在采集生物电信号方面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基于刺绣技术的多模态生理传感织物面罩能够同时采集多种生物电信号,适用于医疗监测、运动科学、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

关键词:刺绣技术;多模传感器;脑电图;眼电图;皮肤电反应


图:面罩结构示意图

图:导电经纬纱绝缘的组织结构设计



含有镍钛合金丝的服用机织面料的形变性能


王 阳,胡凯宁,张长欢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9 )


摘  要:为开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服用机织面料,利用镍钛合金丝为局部纬纱,织造了13种服用机织面料,研究面料组织结构、镍钛合金丝直径以及纱线材质对面料的形变时间、形变程度和形变回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完全组织的浮线越长,镍钛合金丝直径与纱线直径的比值越大,纱线的弹性和光滑程度越高,面料样品的形变性能越好。但浮线长度、镍钛合金丝直径与纱线直径的比值、纱线弹性和光滑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面料的形变能力基本恒定。研究结果可为含有镍钛合金丝的服用机织面料开发提供参考,有助于机织形状记忆面料在服装上的设计应用。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镍钛合金丝;智能变形;形变性能;服用面料

图:不同织物组织结构样品实物图



应变传感式智能手套的制备与性能


张欣宇1a,殷  霞1a,高守武1b

周传利2,陈富星1a,田明伟1a

( 1. 青岛大学, a. 纺织服装学院; b. 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2.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青岛 266001 )


摘  要:为开发一种用于手势识别的全织物智能数据手套,利用嵌花添纱技术和针织全成形技术,将柔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无缝引入到手套的手指关节部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气性分析仪和传感性能参数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针织应变传感器在30%应变内的灵敏系数范围为13~90,响应时间低于50 ms,且在8000次循环拉伸后仍保持较为稳定的电阻,表现出良好的传感性能。制备的针织全成形应变传感手套能够准确实时捕捉手部运动数据,同时还保留了常规织物手套所具有的良好透气性和穿戴舒适性。辅以机器学习,该智能传感手套可有效实现手势识别,可用于手部功能训练和人机交互等场景,在康复医疗和休闲娱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针织应变传感器;嵌花添纱;全成形传感手套;手势识别;手部功能训练

图:嵌花添纱针织应变传感器的线圈结构图及实物图


 其他栏目 


01

纤维材料


气凝胶芳香微胶囊/ PVA 共混纤维的制备及缓释性能

宋沛举, 唐俊松, 高国洪, 马明波, 周文龙


壳聚糖/ 海藻酸钙止血海绵的制备与性能

罗 爽, 巫 瑛, 李慧敏, 苏 静, 王鸿博


智能剪切变硬胶复合材料的应用进展

杨 丹, 刘圣东, 常 浩, 姚高政, 张为田


02

纺织工程


捻系数对转杯纺涤棉包缠纱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周郑宇, 杨瑞华


基于机器视觉的纱筒智能更换方法

陈芙蓉, 张周强, 李 成, 崔芳斌


双色结构大肚纱的牵伸倍数与直径的关系分析

廖静雯, 郎凌鵾, 李文雅


基于 ZIF-L 的抗菌和自清洁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蓝丽莹, 仇巧华


03

数智时尚


仿真丝织物经纬密优化设计模型的构建肖康情, 周 赳


管状织物的六角形三维虚拟编织技术

吴 皓, 丁彩红, 顾 馨


基于加工时间异质性的裤装吊挂流水线平衡优化

鞠 宇, 王朝晖, 梁 志, 李博一, 倪嘉明



阅读原文:

官网:http://journal.zjtextile.com.cn


知网下载:


《现代纺织技术》是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行业科技期刊。1985年创刊时名为《现代丝绸》,1992年改名为《丝绸技术》,1999年由《丝绸技术》和《浙江纺织》合并改名为《现代纺织技术》,2024年变更为月刊。

《现代纺织技术》以“现代纺织”为特色,重点报道纺织领域的理论研究、生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成果。面向大纺织,选登各种与“纤维生产加工”“纺纱技术”“织造技术”“印染加工”“纺织机械”和“服装工程”等相关选题的科技论文。主要栏目设有“材料工程”“服装工程”“染化工程”“纺织设备”等。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纺织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现代纺织技术》自2021年战略调整以来,期刊的年发文量从原来的100篇左右大幅提高至180篇左右,并加速为月刊出版,期刊来稿及各项指标持续上升,在全国约40种纺织期刊中,知网发布的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学科排名2021年第11位,2022年第6位,2023年跃升至第3位,实现了期刊在学科服务能力和影响力的双提升!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纺织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3)

荷兰 Scopus 收录期刊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

美国EBSCO-TTC收录期刊

世界纺织学大全数据库(WT)收录期刊

全球OA期刊索引(OAJ)收录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文献源收录期刊

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


《现代纺织技术》编辑部

社   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 

(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 邮  编:310018) 

电  话:0571-86843150,86843152

网  址:journal.zjtextile.com.cn

信  箱:att@zstu.edu.cn

投稿网址:journal.zjtextile.com.cn


编辑:黄祯桢

复审:俞佳怡,胡姚

终审:唐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