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促工作

中国国际商会南宁商会老挝市场信息交流会在南宁举办

2025年3月10日,老挝国家农林与农村发展研究院水果与蔬菜研究中心副主任BOUNPHEMG SIHOMCHANH一行到访南宁市贸促会,双方就中老经贸关系前景、农业领域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促进中国与老挝在农业领域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帮助南宁市企业更好地了解老挝市场信息,南宁市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南宁商会举办了“中国国际商会南宁商会老挝市场信息交流会”。

南宁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中国国际商会南宁商会会长黄辉首先对老挝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向代表团及参会企业介绍了我市在促进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政策措施,强调南宁作为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始终致力于推动与东盟国家在农业、贸易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老挝作为东盟成员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企业可通过贸促交流平台,积极把握与老挝的经贸合作机遇。

老挝国家农林与农村发展研究院水果与蔬菜研究中心副处长、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副站长PHONGDARA BOUNSAVATH详细介绍了老挝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老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如咖啡、木薯、橡胶、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和蔬菜,产量和质量在东南亚地区具有显著优势。他还分享了双方在农业领域合作的成功案例,老挝输华的商品种类丰富且许多产品享受零关税政策,以及中老铁路对产品运输的便利性。他表示,老挝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如正加快推动榴莲、菠萝蜜、鳄梨等产品实现对华出口,期待更多南宁企业到老挝投资兴业,共同推动两国农业领域的互利共赢。

我市多家农业企业代表与老挝代表团进行了深入探讨。企业代表们就老挝农产品市场准入、投资政策、合作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咨询,老挝代表团对企业对接木薯、生姜种植基地、污水处理技术合作、罗汉果种植合作前景等问题一一回应,并表达了欢迎我市企业到老挝开展考察合作的意愿,将帮助企业对接联系相关农业部门和农业基地,促进双方实现更多合作项目。

此次交流会为南宁市企业与老挝农业领域的合作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双方就未来在农产品贸易、技术合作、投资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南宁市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南宁商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我市企业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助力我市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接待广东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陈小锋一行赴南宁五象新区考察

3月5日,广东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陈小锋一行在广西贸促会陪同下,赴南宁五象新区考察调研。广西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刘树义,贸易投资部副部长何莹,南宁市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会长余震山及会展联络部相关负责人陪同考察。

陈小锋一行先后参观了五象总部大厦展示规划厅、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和中国一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详细了解五象新区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以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此次考察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粤桂两地贸促会的沟通联系,双方表示,将充分发挥贸促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经贸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两地经贸合作往来。

组织企业参加人工智能(AI)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  

3月5日,广西贸促会、广西国际商会举办人工智能(AI)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聚焦DeepSeek落地和产业应用,落实“人工智能+”行动,为企业不断积蓄和增强发展新动能。南宁市贸促会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参与,与来自全区各市贸促会及各行各业的165家单位企业共同学习,探索AI技术与企业发展、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  

讲座特邀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长、浙大强鹰导师、浙大研究生校外导师崔传荣,以及广西人工智能协会高级专家邱岳担任主讲嘉宾。两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概况、DeepSeek技术原理和产品特点、国际产业布局、国产芯片适配情况、AI对各行业的影响、政府如何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DeepSeek在职场应用等方面进行专题讲解与演示,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营销、智慧办公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讲座,参会企业进一步拓展了创新发展思维,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服务、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利用AI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助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贸易动态

汇聚民企力量共筑中非现代化新程

2025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也是北京峰会成果落实开局之年。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引领民营企业开展对非经贸投资合作,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非合作论坛、中非领导人对话会等高层对话机制不断深化,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是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举行,标志着中非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中非民间商会会长、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严明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六大主张”和“十大伙伴行动”,为中非合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民营企业参与非洲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中非经贸合作的生力军,广大民营企业要深刻认识到对非经贸合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对非经贸合作的新形势新机遇。

2月22日,以“民营企业参与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为主题的中非民间商会四届十一次会长办公会议暨四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在苏州举行,旨在通过会议探讨引领服务企业更好地开展对非经贸合作,推动民营企业在中非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携手步入中非现代化进程的“崭新春天”。

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年轻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正成为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重要一环。非洲的农业、制造业、能矿开发等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机遇。然而,非洲市场广阔,但赴非开展投资合作的挑战也不少。为务实推进对非经贸合作,吴严明建议聚焦重点领域,强化金融支持,注重本土化发展。

在对非合作领域方面,民营企业可在聚焦制造业、工业园区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与清洁能源、医疗卫生与民生改善、创新科技等新兴领域。在农业领域,可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投资非洲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帮助非洲提升农业产业链附加值。

非洲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要注重降低投资风险。对此,吴严明表示,中非民间商会要加强同中非发展基金、中资商业银行、非洲本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非洲市场具有独特性,企业要注重在非洲市场的本土化发展。针对非洲市场的需求,研发定制化产品和技术,适配当地的生产环境。要加强与非洲本地企业的合作,并深度融入当地社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中非民间商会作为沟通中国与非洲民营经济合作的桥梁之一,目前联系并服务近3300家在非中资企业,业务覆盖非洲54个国别,在非累计投资及再投资超过220亿美元,已经为非洲当地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间接带动当地170多万人次就业。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安立佳指出,中非民间商会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要主动融入服务大局,顺利推进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更好发挥优势。吴严明表示,未来,中非民间商会将继续引导和服务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进非洲、融入非洲、建设非洲”,实现共同发展,服务中非现代化建设。

会议期间还分别围绕“高质量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和“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路径与建议”的主题举办了两场民企对非投资专题对话。在“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路径与建议”主题对话环节,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中非桥创始人赵浩兴教授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出海非洲的热度持续攀升,急需中非经贸智库的参与和服务,尤其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以及非洲本土专家的引导。新时代的中非经贸合作需要走现代化之路,不仅需要数智化、供应链集成、本土化商业模式的现代化,更需要基于ESG的有温度、有质量的义利并举的合作。

(来源:国际商报)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释放三大信号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部署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在笔者看来,此次座谈会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为民营企业的融资、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其一,多措并举着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民营企业金融需求更是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此次座谈会明确“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提出“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化解融资难题举措。

充足的资金供给,能够促进民营企业稳健发展;畅通的融资渠道,可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更重要的是,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仅是对企业进行“输血”,更是帮助其增强“造血”功能的关键之举。通过优化融资环境、完善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融资体系,将使民营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其二,为民营企业提供更有力的资本市场支持。不久前,证监会召开党委会提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平台作用,为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提供更有力的资本市场支持。此次座谈会也强调,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不仅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能够通过市场运作机制精准引导资金流向那些具有发展潜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优化配置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够促进民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其转型升级,从而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参与。目前,A股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约八成是民营企业,约九成新三板公司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将进一步丰富市场参与者结构,提升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韧性,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三,协同联动营造民营企业良好发展环境。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并非单一部门任务,此次座谈会强调,要增强协同联动,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这就要求各方要紧密合作,形成合力。政策层面,需加快落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等措施,避免政策空转;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自主创新,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各方协同联动,才能共筑民营企业发展高地。

春风送暖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相信这场座谈会后,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能围绕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出实招出硬招,为民营企业带来金融活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下,民营企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证券日报)

增势迅猛!今年前2个月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发运量同比增长753%

3月5日,记者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南宁局”)获悉,今年前2个月,广西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5118标箱,同比增长753%,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促进中越两国经贸往来、加快中国开放发展提供运输保障。

今年以来,国铁南宁局充分发挥中越班列运力足、时效快、价格稳定等优势,进一步开拓运输市场,深挖长三角地区货源,为客户量身定制运输方案,通过上海港—钦州港—南宁国际铁路港接续中越班列的铁海联运模式将安徽饮料销往越南,同时开展浙江纺织品、江苏电子产品试运,不断扩大班列货源。

据了解,今年前2个月,广西始发中越班列运输增长较为明显的货物有混装货物、纤维板,同比分别增长127倍、16倍。截至目前,中越班列运输货物品名达267个,货源辐射至国内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境货物覆盖越南、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在全国经铁路运输出口越南的重车、集装箱货物中,南宁国际铁路港发送量占比分别达到76%、88%。

从事国内外货物运输代理的广西邦达天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杨波告诉记者,今年海运价格波动较大、公路价格相对较高,中越班列价格实惠稳定、时效快,备受企业青睐。今年2月底,他们成功揽来26标箱江苏机电设备通过中越班列发往越南,每箱较公路能节约运输成本1500元。良好的试运体验为企业后续加大铁路跨境货物发运力度奠定基础。“今年以来,我们走中越班列的出口货物是去年的8.5倍,主要是发电机组、摩托车配件、设备以及工业原材料,其中零配件货物占到我们公司运量的二分之一,主要用于越南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今年我们将重点开发集装箱混装货源,通过类似‘拼多多’凑单的方式开拓市场,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杨波说。国铁南宁局南宁铁路物流中心工作人员谢晓梅介绍,针对今年中越班列混装货物大幅增长的实际,铁路部门在南宁国际铁路港仓库内配备安检仪、摄像头等设备,建立中越班列集拼仓,提供集货、安检、装车一站式服务,保障中越班列混装货物发运需求。同时对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新增货源,指导客户提报中越跨境班列国际联运运输需求,协助客户做好装卸、报关、通关等环节衔接,确保跨境货物运输顺利。

当前,国铁南宁局正协调凭祥、南宁海关向海关总署申请增加凭祥铁路口岸锂电池通关资质,争取国内生产的锂电池通过中越班列直发越南,助力更多“中国制造”销往海外。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晚报)

中泰经贸:共赢发展前景可期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中泰双边贸易额为1488.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中国出口1003.1亿元,同比增长13.3%;进口485.7亿元,同比增长9.1%。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三大贸易伙伴。

业界分析认为,中泰经贸合作优势互补,展望未来,两国互利合作空间广阔,共赢发展前景可期。

经贸往来日益活跃

中泰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产品在泰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泰国的热带水果、天然橡胶、稻米等农产品也持续大量出口中国市场。2024年,中泰双边贸易额为9533.4亿元,同比增长7.4%。

中国是泰国第一大农产品和水果出口市场。有热带“水果之王”之称的榴莲正是近年来中泰农产品贸易往来日益深化、越来越多泰国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泰国是全球主要的榴莲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榴莲出口到中国。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提质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互联互通项目加快建设,以及跨境冷链物流体系快速发展等,泰国榴莲得以更加高效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去年1至10月,中国进口泰国鲜果榴莲超78.47万吨,进口货值达274.9亿元;进口泰国冷冻类榴莲产品超4.4万吨,货值21.58亿元。而得益于中国市场,近年来泰国榴莲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果农收入也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泰投资兴业。泰国投资委员会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泰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申请投资810个项目,申请投资金额1746亿泰铢。据报道,泰国投资委员会秘书长那里·特斯迪拉素迪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是泰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投资领域包括电子元件、电路板、智能家电、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这些投资非常符合泰国工业发展方向,也是泰国政府大力推广的领域,显示出两国之间紧密的经贸联系。

双边合作不断拓展

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到旅游等人文领域,近年来中泰双边合作不断拓展。

中泰两国在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成果。泰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24年6月泰国能源部制定了新版电力发展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37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20%提升至51%。去年3月,由中企承包建设的泰国孔敬府乌汶叻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是泰国电力局第一个集水面光伏、清洁水电、高效储能系统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示范性电站工程项目。建设水面漂浮光伏电站是泰国实现清洁能源生产、保障电力供应稳定的重要一步,项目提供的清洁能源不仅为泰东北部民众带来更多福祉,也将助力当地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

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汽车生产国,近年来泰国积极推动汽车电动化。为进一步促进可持续交通的发展,按照泰国政府的计划,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要达到全国汽车销量的30%。凭借高质量的产品、现代创新的设计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中国新能源汽车赢得越来越多泰国消费者的青睐。据泰国汽车协会统计,2023年泰国电动汽车总登记量约7.6万辆,占汽车登记总量的12%,其中前四名均为中国品牌,前十名内中国品牌占8个席位。不仅仅向泰国出口新能源汽车,一批中国新能源车企还在泰国投资建厂。去年7月,比亚迪在泰国建设的东南亚首家电动汽车厂竣工,位于泰国罗勇府的广汽埃安智能工厂正式投产⋯⋯从整车出口到当地投资建厂,中国车企不仅带给泰国消费者更多元的选择,也助力了当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交流日益频繁。自2024年3月1日中泰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以来,中国游客位居泰国外籍游客来源地榜首,泰国赴华游客数量较2023年大幅增长。旅游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曼谷的古迹寺庙、普吉的海岛风光等,都吸引着大批中国游客到访。据泰国政府数据,泰国2024年接待国际游客逾3500万人次,中国游客是最大游客群体,超过670万人次。今年1月,泰国接待外国游客37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占比超过六分之一。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面向未来,双方将继续弘扬传统友好,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来源:国际商报)

“借力”新茶饮 中国东盟农产品互觅新机

时下,随着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扩大,作为奶茶主要原料的淀粉、水果及其深加工产品,为中国东盟农产品双向贸易投资及产供链带来新机。

木薯淀粉是奶茶配料“珍珠”的原材料。日前,柬埔寨大宗木薯干片首次整船运抵广西北海铁山港。而通过广西钦州、凭祥,浙江宁波,上海等地口岸,东盟国家木薯淀粉、木薯干片早已源源不断运至中国境内。

广西农垦明阳淀粉发展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总经理黄艺介绍,2024年,该公司从越南、泰国、老挝等地进口木薯淀粉9万多吨。其全资子公司——越南明阳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越南最大的集研制、生产、销售、应用技术于一体的木薯变性淀粉外资企业。

依托大量东南亚进口淀粉供应,广西农垦明阳淀粉发展有限公司旗下食品公司生产的红糖味珍珠、柠檬味白珍珠、艾草珍珠、芋圆等9款口味产品,正销往中国知名新茶饮品牌企业。其珍珠粉圆类产品年销售量超1200吨。

毗邻东盟的广西百色是芒果主产区,当地10余家水果加工企业制作的芒果原浆、速冻芒果丁等,亦流向中国大型茶饮连锁企业。生产芒果冷冻果汁及果浆为主的广西鲜友食品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国新式茶饮品牌纷纷布局海外,东南亚是首选,鲜果、冷冻果浆等原料需求随之激增,企业正欲赴东南亚投资建厂,为中国茶饮品牌做供应链支撑。

凭祥市日胜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在边境口岸从事农副产品销售,其执行董事阮玉玲表示,从中国各地采购奶茶原料后,在南宁报关,通过中越班列运输,当天就可以到达越南,运输有保障。“2024年11月以来,我们已经通过中越班列,出口了数十个货柜的奶茶原料。”

中国与东盟茶饮市场的消费潜力受到关注。2024新茶饮供应链产销对接会暨投资交流会、首届世界奶茶大会等聚焦新式茶饮的活动,于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吸引了新茶饮头部品牌、供应链企业、金融投资机构挖掘商机。泰国香水柠檬、柬埔寨龙眼,搭配水牛奶和绿茶底……一系列由东盟与中国元素“混搭”的茶饮受到热捧。

广西果、糖资源丰富,在芋头、水果、奶品、茶叶等新茶饮常用原材料上具有成熟供应链。一家广西本土奶茶品牌创始人陈新辉介绍,“我们在东南亚国家不断开拓市场,目前空间还非常大。”

来源:中国新闻网)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这些金融举措来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两会闭幕之后,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多措并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12日,多家金融机构表示,未来将加大为民企提供投融资金额,增加中长期资金供给,畅通投融资渠道。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廖林:我们计划未来三年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不低于6万亿元,畅通股、债、贷、保等方面的全口径融资,完善全周期、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中国银行董事长 葛海蛟:提升跨境融资、国际结算、海外投资服务专业性,助力民营企业“出海”,参与境外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2025年计划支持民企项目意向融资规模超50亿美元。

今天,中国工商银行启动总规模8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定位“耐心资本”,持续加大对硬科技、民营经济的支持。中国银行宣布,将旗下科创母基金规模扩容至超500亿元,形成“耐心资本”的长期价值。

多部委也加大力度支持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投资布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谢少锋: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基金、中小企业基金和人工智能基金等4只产业基金,累计募资近万亿元,投资企业近3000家。

来源:央视财经

投资秘鲁, 机遇几何?

未来,中国对秘鲁投资有哪些机遇?这是参加“秘鲁,投资机遇之国”推介早餐会的中国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秘鲁出口和旅游促进委员会企业投资促进部主任丹尼尔·科尔多瓦表示,秘鲁的投资机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可再生能源、多元制造业、食品和饮料以及公私合营项目和资产项目。2025年,秘鲁的战略投资重点领域包括食品和饮料、旅游、知识密集型服务、制造业、可再生能源。

秘鲁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各地区为投资不同类型能源创造了机会。丹尼尔·科尔多瓦举例说,在风能方面,靠近海岸(北部和南部)的地区适合利用风能。在水力发电方面,秘鲁以水力发电为主,目前拥有水电站70多座,有效发电量达5214兆瓦。在太阳能方面,靠近赤道的秘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年大部分时间的日照时间长。在生物质能方面,尚未开发的生物质废弃物可转化为能源,产生足够数量的废弃物用于发电。在地热方面,秘鲁南部的山脉和火山区地热潜力巨大,来自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地下水的沸点可用于启动电动涡轮机。

秘鲁的投资潜力还体现在制造业领域。据丹尼尔·科尔多瓦介绍,秘鲁银储量居世界第一,铜储量居世界第二,钼储量居世界第三,是全球第二大铜和锌生产国、全球第三大银和铅生产国。在制造业生产方面,2024年秘鲁制造业呈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利马、莫克瓜、拉利伯塔德、伊卡、卡哈马卡、阿雷基帕和皮乌拉等地区对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更具吸引力。从纺织业看,秘鲁是拉丁美洲该行业四大主要外商投资目的地之一。纺织行业存在垂直集群。秘鲁的主要原料在拉丁美洲国家中名列前茅,如羊驼、绵羊和小羊驼(骆马)数量位居第一,大羊驼数量排名第二。

在食品和饮料领域,秘鲁的投资潜力亦十分巨大。秘鲁是一个生物丰富的国家,土壤和气候适合不同作物的生长,为其出口高品质新鲜水果提供了优良的条件。秘鲁海岸线长3080公里,拥有1000多种鱼类。由于行业持续复苏,秘鲁的食品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在2022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秘鲁在农产品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丹尼尔·科尔多瓦列举道,2023年,秘鲁是蓝莓、红提和藜麦的第一出口国,鳄梨、芦笋和亚马逊坚果的第二大出口国,生姜、威尔金斯橘子和棕榈心蜜饯的第三大出口国。目前秘鲁与埃塞俄比亚并列为世界最大的有机咖啡出口国和生产国。

此外,秘鲁的公私合营项目和资产项目由秘鲁私人投资促进局管理,资金和项目众多。2025年至2027年,秘鲁的公私合营和资产项目主要涉及运输、地产和旅游、电力以及卫生医疗等领域。

(来源:国际商报)

中企出海升级“双向奔赴”新模式

近日,中国贸促会再次组织企业家代表团出访奥地利、意大利和塞尔维亚,开展相关经贸活动。今年春节后,中国贸促会已组织多批次企业家代表团,共200余家中国企业参团赴哈萨克斯坦、德国、南非以及中东等多国开展经贸活动。步履不停地组团出海背后,传递着中国企业“热气腾腾”的发展活力,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中国动力。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中企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不断打开增长空间。面对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因素影响,中企出海依旧势头不减、韧性十足,而且背后是含金量更高的、不断升级的出海模式,更是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

比如,作为“新春出海首团”到访地,哈萨克斯坦见证了中企出海的嬗变:从卖产品到提供经验技术。过去提到中企投资哈萨克斯坦,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能源合作。此次赴哈代表团中,新兴科技型企业则成为新亮点。“我们自主研发的物流智能设备,将助力当地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希望能够与当地加深智能装备制造方面的交流。”……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打开海外市场的同时,产生的外溢效应更推动着东道国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面对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国企业创新出海模式,结合出海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以链补链”,不仅提高了整体效率和运营灵活度,也拉动更多发展中国家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企出海浪潮中,“互利共赢”本色引来更多双向奔赴。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链博会等平台带动下,中企“走出去”正从过去瞄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扩展到更多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百姓福祉,令不少国家期待与中国企业开展更多合作。从国家层面,中国也推动更大范围的双向奔赴,不断开放自身市场,欢迎各国企业来华享受超大规模市场红利,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一批批外资投资项目陆续落地,推进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融交汇,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稳定的基本盘。

为进一步契合企业“走出去”需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相关部署也正在落地,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风险防控和海外利益保障机制等将加快完善,助力企业“走出去”的路将越走越顺畅。当个别国家还在为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对他国极限施压的时候,中国始终与世界双向奔赴,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得更紧密、更牢靠,书写更多创新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故事。

(来源:经济日报)

展会活动

2025中亚(霍尔果斯)商品贸易博览会

近年来,在元首外交引领、中国一中亚合作机制推动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能下,中国与中亚五国战略互信持续深化,合作动能不断增强。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依托区位优势,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的枢纽。霍尔果斯凭借其特殊经济开发区、跨境合作区和自贸片区的政策优势,成为新疆与中亚各国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中亚(霍尔果斯)商品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亚商博会”)作为商务部备案重点展会,是落实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成果、践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识的重要举措。中亚商博会立足霍尔果斯区位和政策优势,致力于打造集商品展示、贸易洽谈、投资对接、产业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中国企业开拓中亚市场提供重要窗口,也为中亚国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创造有利条件。2025 中亚商博会定于7月4日至6日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会展中心(新疆霍尔果斯市)举办,规划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设置投资合作展区、中国商品展区和中亚商品展区共三大展区,展示内容涉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食品、日用消费品、机械及机电产品、车辆及配件、服务贸易等。期间,计划举办中国一中亚重点投资项目推介会、中国一中亚特色商品推介会、中亚贸易与投资政策研讨会等活动。请有意向参展的企业联系南宁国际商会秘书处咨询报名。

话:0771-5832802

箱:nnccpit@163.com

第二届尼日利亚国际茶叶节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工业、贸易与投资部和KAFITH(音译:卡菲斯,一家致力于教育、经济增长和咨询服务的民间组织机构),将于2025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尼日利亚阿布贾谢胡·穆萨·亚拉杜瓦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尼日利亚国际茶叶节。

该茶节主题为“茶叶珍品揭秘”,将展示尼日利亚日尚未开发的市场潜力。届时,将于2025年10月23日举办一场茶业全体会议,研讨尼日利亚茶叶投资、市场发展战略、茶文化、茶叶生产创新以及全球茶叶市场趋势。后续两天时间(2025年10月24日至25日),在阿布贾工艺村将举办相关的茶叶展会。请有意向参展的企业联系南宁国际商会秘书处咨询报名。

话:0771-5832802

箱:nnccpi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