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辅食」系列是针对《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详细解读和考点拆分——把知识点磨碎了喂给你吃。
2025年的报告原文明确提出:“全力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滚动完善“三个更加”人才政策体系,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引进、培养、使用、协作和服务各类人才。树立全球视野更大力度引进人才,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顶尖人才、企业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汇聚项目,创新海外引才、联合港澳引才机制,加强国际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办好西丽湖论坛、光明科学城论坛等活动。”
今天聊“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
政策全拆解
1. 计划来头
这是广东省为落实国家人才战略推出的"抢人大战",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新增引进100万各领域人才。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承担着"打头阵"的责任,要把全球人才往自家"划拉"。
2. 重点抢哪些人
主要瞄准四类"尖货"人才:
- 科技大牛:芯片、AI、生物医药等"卡脖子"领域专家(比如能造光刻机的大神)
- 产业工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比如能玩转工业机器人的高手)
- 金融专才:懂国际规则的投资、风控、金融科技人才(比如能玩转跨境金融的大拿)
- 青年才俊:刚毕业的博士硕士、海外名校留学生(特别是STEM专业)
3. 给人才的硬核福利
- 落户开绿灯:应届毕业生"秒批"落户,高层次人才配偶子女随迁"包办"
- 给钱不含糊:博士来深最高补10万,博士后资助提到每人36万,创业团队最高给1亿资助
- 减税真金白银:境外人才个税超过15%部分政府补,大湾区政策持续加码
- 住房有保障:未来5年要建20万套人才房,应届生还能申请3折租金公寓
4. 深圳的独门优势
- 产业链完整:从设计到制造,华强北能一天配齐所有电子零件
- 企业集群牛:华为、腾讯、大疆等头部企业扎堆,来了就能参与顶尖项目
- 市场化机制活:允许科研人员"技术入股",失败创业不追责的容错机制
- 国际化程度高:前海已聚集超万家外资企业,国际学校医院配套完善
5. 对普通人的影响
- 求职者机会更多:预计每年新增30万高质量岗位
- 市民服务升级:引进的医疗教育人才将提升学校医院水平
- 生活更便利:重点引进的轨道交通人才将加速地铁建设
- 房价更平稳:加大人才房供应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
6. 特别提醒
现在深圳实行"揭榜挂帅"制,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可以公开悬赏,全球人才都能"接单",解决后直接给奖励。这种"能者上"的机制让草根人才也有出头机会。
考点锦囊
---
一、概括题/对策题方向
💡 问问你政策意义
- 问:深圳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作用?
- 答点:
- 破解“卡脖子”技术,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如芯片、光刻机领域突破);
- 推动产业升级(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
- 增强国际竞争力(金融开放+跨境人才吸引)。
💡 政策实施难点与对策
- 问:如何解决高层次人才“引得来但留不住”的问题?
- 答点:
- 完善配套:加快国际学校、医院建设(如前海、河套片区);
- 优化服务:推行“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政务APP集成落户、社保等功能);
- 加强归属感:设立“深圳人才日”、人才荣誉体系。
💡 创新机制应用
- 案例:某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政府建议其使用“揭榜挂帅”制度,请分析该机制的优势。
- 答点:
- 打破地域限制,全球招募解决方案;
- 市场化激励,成果导向(按贡献分配奖励);
- 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加速技术转化。
- 对策:
- 精准摸底:调研企业人才住房需求(分行业、学历、年龄画像);
- 动态调配:建立“全市统筹+区域调剂”机制,打通跨区申请通道;
- 优化规则:向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倾斜(如芯片工程师优先)。
---
二、论述题/大作文核心论点
💡 主题:深圳如何以“百万英才”计划推动高质量发展?
- 分论点:
- 科技突围:聚焦“20+8”产业集群(如半导体、脑科学),以人才驱动原始创新;
- 产才融合:校企共建“订单式”培养基地(如深圳技术大学与华为合作);
- 生态优化: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持体系(参考光明科学城模式)。
💡 主题: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深圳路径。
- 分论点:
- 政策红利:个税优惠、创业资助等“真金白银”吸引力;
- 制度红利:灵活用人机制(技术入股、离岗创业保留编制);
- 平台红利:大科学装置(鹏城实验室)、国际展会(高交会)提供舞台。
---
想要获取工作报告原文,厚苔回复关键字:
「2025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