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选精兵强将

共铸技能辉煌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潮南职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能盛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技能选拔赛。这场旨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1+X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盛会,于3月24日至31日圆满举行,不仅彰显了潮南职校对技能教育的深度重视,更为学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极限的舞台,最终15名选手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参加“1+X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延续学校年均95%以上的高通过率传统。


参赛学生阅读规则和题目

01

创新机制:三维考核树标杆


(丁振荣老师和吴天骏老师讲解比赛要求)

本次选拔赛评审团由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张绵涛、丁振荣、吴天骏三位资深教师组成,为确保选拔质量,评审团构建了“三师联评+动态评估”的立体化考评体系:

1、随机抽检制度:每位选手随机匹配评审专家全程跟踪

2、数据化评估系统:实时记录操作轨迹、程序精度等20项技术参数


(张绵涛老师和丁振荣老师抽签考核学生)


 3、全流程对标机制:从赛项设置到评分标准全面对接“1+X”考核大纲

“这种设计既能检验技能水平,更能考察临场应变能力。”评委组长张绵涛老师强调。动态评分系统精准捕捉选手在工具坐标标定时的0.1毫米级误差,在物料分拣环节实时分析抓取路径优化度,实时记录操作轨迹、程序质量等关键数据,确保选拔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02

核心较量:技能与素养双提升


(学生阅读题目)


在核心技能考核中,涂胶编程、物料分拣、坐标标定等实操项目全面检验学生技术功底;而新增的10分钟综合演讲环节,则从技术解析、职业素养、应用价值三大维度深度考察选手的综合能力。参赛者需结合企业案例,量化分析技术方案的实际效益,展现“懂原理、会思考、能落地”的工程师思维。


(学生调试涂胶)


竞赛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试炼场。评委组发现,约30%的选手初期因紧张出现操作失误,但通过深呼吸、默念流程等方式迅速调整状态,最终顺利完成考核。这种临场应变能力,恰是职业工程师不可或缺的素养。 


(学生调试物料抓取)


“技能实操+综合演讲”的模式,既对接省级大赛标准,又直击考证核心。经历竞赛锤炼的学生,考证通过率普遍提升20%以上。评委组长张绵涛老师表示:“这种压力环境下的成长,让学生未来无论是面对考试还是职场挑战,都能展现出更稳定的专业水准。”


(张绵涛老师对学生进行考评)






03

育人启示:压力锻造真本领



作为全程见证者,评委团队发现三大育人价值:

1、技术精进:80%选手在系统训练后实现操作误差率下降50%。

2、心理淬炼:30%选手克服初期紧张,最终成绩反超预期表现。

3、职业塑造:通过模拟企业场景,强化安全规范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

“竞赛环境是技术成长的加速器。”丁振荣老师分享观察发现,经历过赛事锤炼的学生,在后续考证中通过率提升超20%。选手刘武豪在突发设备异常时,沉着完成手动参数校准,正是这种抗压能力的生动注脚。





04

荣耀榜单:明日之星崭露头角


经过7天激烈角逐,刘武豪、胡泽栋等15名学子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脱颖而出。他们的成绩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肯定,更彰显了潮南职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显著成效。具体名单如下:


名次

姓名

名次

姓名

1

刘武豪

9

张培樟

2

胡泽栋

10

陈凯敏

3

郑东源

11

刘圳伟

4

陈泽铭

12

赵浩涛

5

吴竖洪

13

许胜耀

6

周德宇

14

郑生辉

7

吴佶泓

15

胡森涛

8

颜建楷






05

奋进者说:未来已来勇者胜


这场选拔赛不仅是技术的试金石,更是职业成长的里程碑。当精密机械臂划出优美的运动轨迹,当年轻学子在压力中完成蜕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95%通过率的传承,更是一群未来工程师的破茧成蝶。他们的成长印证:在智能制造的时代浪潮中,唯有将扎实技艺、缜密思维、坚韧心性熔铸一体,方能在工业4.0的赛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

潮南职校将持续以赛促教、以证促学,让更多学子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本领,在技术精进中锻造匠心,为中国智造输送兼具专业深度与职业厚度的新生力量。下一程,且看少年工程师们再创辉煌




文案编辑:潮南校区吴天骏老师



公众号:承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