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 Focus
7月4日,由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主办的“2025新华三工业互联+智能制造峰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聚能制造 智领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工业互联网如何赋能智能制造发展等议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制造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行业挑战催生转型需求,新华三引领智能跃迁
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解决方案部执行总裁曾富贵在致辞中指出,制造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倒逼制造业必须加快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转变。“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制造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优化产业链协同能力,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弹性。新华三将充分发挥在数字化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转型方案。”

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解决方案部执行总裁曾富贵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赞在致辞中表示,新华三以“联接驱动,数智赋能,重塑价值”为核心理念的H3C iConnecting工业互联网技术战略,正在激活智能工厂与数智平台的乘法倍增效应,重构生产方式,让制造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赞
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轶平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新华三在AI工业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方面的技术实力。她指出,印刷业的数字化工厂建设已经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条布局,新华三的创新解决方案为印刷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科印传媒将切实做好引领数字化转型探索的作用,携手新华三推动印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轶平
工业互联网与AI融合 驱动智能制造新未来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标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朱浩指出,工业互联网正推动工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其核心在于通过海量数据采集、传输与智能分析实现自适应控制和人机协同。AI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网络化提升数据交互效率、融合性促进IT与OT协同、智能化推动工业大模型构建。他强调,AI赋能制造业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与人工协同,推动设计、生产、质检等环节的智能化升级,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标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朱浩
新华三自2021年实施数字化变革以来,不仅建成代表智能制造先进水平的未来工厂,而且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华三集团数字创新方案部总经理潘丁在演讲中表示,AI是应对当前复杂与不确定环境的关键技术,能有效支撑企业增长、创新与效率提升。AI已在新华三的多个内部业务场景落地,如交付自动化、合同审查、招聘筛选、代码生成等,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新华三集团数字创新方案部总经理潘丁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爆发式发展,AI在制造业的应用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新华三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淑英指出,新华三已在质检、设计、排产、物流、安防等多个场景中探索AI落地应用,并通过工程化手段降低算力成本,实现智能决策与效率提升。新华三将从智能工厂的“点”,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线”,再扩展到多链融合的“智能体”,推动产业整体智能化升级与重塑。

新华三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淑英
新华三集团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岳鹏提出了企业在推进AI应用过程中的架构设计:在数据层,通过语料数据和业务数据,激发模型“业务理解”;在模型层,以大语言模型控制+知识库+智能体构建,拓宽模型“业务能力”; 应用场景层,业务场景开发+智能体能力对接+交互体验优化,实现业务“易用”。新华三通过打造国家级AI应用孵化器,实现多团队协作进行AI创新开发,开创大模型时代全产业链新模式。

新华三集团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岳鹏
从方案合作到人才培养 拓展智造“朋友圈”
在赋能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新华三不断扩展生态合作,携手产业伙伴、高校与职教机构,形成协同共赢、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合作伙伴代表、西门子数字化专家陈龙亭带来了关于绿色工厂与数字孪生技术的精彩分享。西门子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打通虚拟与现实世界,实现工厂全生命周期的仿真与优化。他表示,仿真技术分三个发展阶段——动画与场景还原、赋能管理决策、日常运营管理优化,通过与实际生产数据的交互,仿真模型不仅能辅助初期规划,更能持续优化运营,实现高效生产线的规模复制与扩展。

西门子数字化专家陈龙亭
随着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郑州西亚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沈建京在演讲中指出,为破解难题,西亚斯学院自2019年起推行“2+1+1”三段式培养模式,强化企业课程与实习实训,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从2025级开始,西亚斯学院将携手新华三,围绕“数字大脑”“工业操作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质量就业。

郑州西亚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沈建京
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科研处处长孙永斌则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智能制造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他表示,职业教育需瞄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强化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接真实产业需求,淮海技师学院与新华三共建“苏州宿迁数字技能联合公共实训基地” 智改数转服务中心,成为政校企合作的样板。

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科研处处长孙永斌
2025新华三工业互联+智能制造峰会展示了工业互联网与AI融合的广阔前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路径。新华三将持续践行“精耕务实 为时代赋智慧”的理念,携手伙伴推动技术深度应用,助力企业构建“数字大脑”,实现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发展,以科技赋能制造之智,共筑智能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