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文字,更是可以触摸、可以讲述的温暖记忆。” 昆明城市学院法学院2024级法学专业学生徐浩,怀揣这份信念,在博物馆、国际盛会、寒托班、乡村田野间步履不停。他在一年内以256小时志愿服务为纽带,串联起文化传播、赛会服务、童心守护与环保实践,用青春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徐浩早已超越 “秩序引导员” 的身份。为让文物发声,他课余熟记历史脉络,向资深讲解员请教叙事技巧,反复打磨语言,将厚重历史转化为青少年易懂的生动故事。“让先辈的热血不被遗忘,是我们的责任。” 从维护秩序到传播历史,他用年轻化表达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为静谧长廊注入青春温度。


2025年6月,第九届南博会现场,徐浩的身影格外亮眼。清晨六点的闹钟唤醒责任,展区内从容引导、流利外语交流,是他的青春注脚。他不仅保障交易秩序,更主动向中外嘉宾介绍云南风土人情,以专业态度与饱满热情展现中国青年风采,成为 “云岭风采” 的生动注脚。

切换到寒托班课堂,徐浩化身 “普法小老师”。在上海市小学生爱心寒托班,他发挥法学专业特长,用生活案例拆解法律知识,悄悄播下法治种子;同时拿起相机记录笑脸,通过推文传递温暖,成为孩子们寒假里的可靠陪伴。“守护他们的笑容,和传递历史同样重要。” 耐心与创意,让公益在童心间绽放温情。


他的公益版图不止于此:“筑梦彩云南” 志愿服务队中,他用镜头捕捉善意瞬间,放大公益影响力;“三下乡” 实践里,他清理河道、植树造林,践行 “绿水青山” 理念,更用相机定格乡村蜕变与志愿者汗水。“记录本身也是一种力量”,他坚信,每一次行动都能让公益之声传得更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56小时的志愿服务,是徐浩关于成长、奉献与连接的青春远征。这位法学学子将继续以史为桥、以愿为帆,在公益航道上破浪前行,让青春在多元奉献中绽放独特光芒。

内容来源 | 王源源 岳梦雨
本期排版 | 王程洁 罗学娇
一审一校 | 周 娜
二审二校 | 黄 翮
三审三校 | 俞竹青
推文转自昆明城市学院社会公益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