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至10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盛大召开。其中,医疗展区再次成为全球创新医疗科技交汇的舞台。在众多突破性进展中,针对耐药菌感染这一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解决方案尤为引人注目。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O)感染的流行,特别是产金属酶菌株的扩散,使临床陷入治疗选择枯竭的困境。重症感染患者往往因治疗窗口窄、病原识别滞后而面临生命危险。


在这一背景下,新型抗菌药物如氨曲南-阿维巴坦的引入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2024年进博会“亚洲首秀”的创新药物,新型抗菌药物氨曲南-阿维巴坦在2025年实现了从“展品”到“商品”的华丽转身,这个名副其实的“进博宝宝”正快速转化为惠及中国患者的救命药。作为全球首个能系统性应对产金属酶肠杆菌科感染的疗法,它通过氨曲南穿透金属酶屏障+阿维巴坦抑制其他β-内酰胺酶的协同机制,实现了对耐药菌的精准打击。这也正是进博会“溢出效应”最生动的体现——它不仅将全球创新药物引入中国,更通过加速产品落地、深化临床价值,持续释放影响力。然而,新药的落地需要与临床诊疗体系深度融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如何将这类精准疗法在最佳时机应用于最合适的患者,成为提升重症感染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值此契机,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胡炯教授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围绕血液科CRO、CRAB感染的策略转变,PK/PD如何直接指导临床用药,新型抗菌药物的分子机制与临床应用等议题展开精彩分享。现整理访谈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专家介绍







胡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骨髓移植病区主任

工作学习经历:1996.4~10法国巴黎Saint-Louis医院成人血液科;1996.10~1997.3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2000.3~2003.1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 (NIH-NHLBI)博士后研究

学术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治疗体系优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白血病耐药机制和靶向逆转治疗研究基础和临床

学术任职:美国血液学会正式会员,美国血液学会髓系肿瘤学术委员会委员、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 (EBMT)全球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上海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移植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

获奖:2015年度上海获自然科学奖特等奖(第4完成人)、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4完成人)、2022年EBMT青年领袖奖

课题与论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项目4项、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项目1项、发表SCI 论文100余篇






酶型覆盖

氨曲南-阿维巴坦为血液科患者赢得生机




血液科患者,特别是经历化疗或移植后处于粒缺状态的病人,其CRO感染具有几个致命特征:起病隐匿、进展迅猛、死亡率极高。既往,我们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且充满挑战。一方面,面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既往可选的治疗方案往往存在明显局限性,例如部分药物存在显著的器官毒性风险,或是在肺组织等关键感染部位的浓度不足,难以实现理想的杀菌效果;另一些则因作用机制以抑菌为主,难以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快速、彻底地清除病原体,从而影响了整体救治成功率。另一方面,更为棘手的是产金属酶(MBL)的菌株,它能使包括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在内的多种新型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失效,使我们陷入“无药可用”的绝境。这种治疗上的捉襟见肘,直接导致了初始治疗失败率高、患者住院时间被迫延长,乃至最终不良预后的发生。


氨曲南-阿维巴坦精准破解了这一核心困境。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全酶谱覆盖”机制——氨曲南能有效穿透产金属酶菌株的细胞壁,而阿维巴坦则能保护氨曲南不被菌株同时携带的ESBLs、AmpC或KPC等丝氨酸酶水解。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应对产金属酶CRO感染,尤其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终极武器”之一。对于粒缺伴发热的血液科患者,一旦通过快速分子诊断或表型试验提示存在产金属酶菌株感染的风险或证据,早期经验性或有目标性地启用氨曲南-阿维巴坦,能为我们赢得宝贵的治疗窗口。这不仅能快速控制感染、为原发病的继续治疗创造机会,更能通过避免无效治疗和药物毒性,从整体上改善患者预后,其价值是颠覆性的。




聚焦高危人群

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精准狙击CRAB




在血液科,CRAB感染同样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它好发于病情危重、长期住院、且曾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对于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我们认为其首要的适用人群,正是这些由CRAB引发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或脓毒症休克的危重患者。特别是在病原学证据明确,且传统方案疗效不佳或不适用时,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应作为优先考虑的选择。


关于启用时机,我们的策略正趋于积极和前置。基于全球关键性ATTACK III期研究展现出的卓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不再将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视为最后的挽救治疗。对于高度疑似的重症CRAB感染,尤其是在药敏结果支持下,早期将其作为目标性治疗的一部分,甚至作为初始联合方案的骨干药物,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从我们有限的临床体验来看,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为CRAB感染的治疗带来了久违的确定性。其疗效反馈是积极的,尤其是在快速控制感染、稳定血流动力学方面令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其安全性特征显著优于传统方案,这对于本就脆弱的血液科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它使得我们在对抗致命感染的同时,无需过分担忧肾毒性等二次打击,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处理这类复杂感染的整体信心和治疗窗口。




精准协同

PK/PD看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的临床优越性




从PK/PD的视角看,新型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与“DIY方案”最根本的差异在于“精准”与“不确定”的对比。以应对产金属酶肠杆菌的氨曲南-阿维巴坦为例,其固定复方确保了氨曲南与阿维巴坦在体内能够以最佳比例同步分布、代谢和消除,从而在所有感染部位(包括肺上皮衬液)维持有效的、协同的药物浓度超过整个给药间隔。反观“DIY方案”,例如联合使用氨曲南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其在用法上存在天然缺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中的阿维巴坦旨在保护头孢他啶,其剂量与PK/PD目标也是为该组合设定的,并不能充分保护在不同PK特性下的氨曲南。这种不匹配导致氨曲南在感染部位可能仍处于“无保护”状态,极易被菌株产生的其他β-内酰胺酶水解,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有研究数据显示,这种非标准的DIY联合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其疗效不如氨曲南-阿维巴坦固定复方稳定可靠。


这种PK/PD优势同样体现在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上。其固定配比确保了舒巴坦和度洛巴坦能够作为一个功能单元协同作用,度洛巴坦在体内能持续地保护舒巴坦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从而最大化其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活性。而传统的DIY方案,不仅药物本身在肺部等关键部位的穿透率存在较大变异,其杀菌活性或PK/PD靶值也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固定复方制剂通过提供稳定、可预测的PK/PD特性,实现了从“经验性组合”到“精准打击”的升级。




决胜感染部位

PK/PD指导下的肺部感染用药




这些PK/PD差异对临床决策,尤其是肺部感染的治疗,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它促使我们将能否在感染部位实现可靠的PK/PD目标作为药物选择的核心依据。对于产金属酶肠杆菌科引起的肺炎,氨曲南-阿维巴坦的优势非常突出。研究显示,其标准剂量能在肺上皮衬液(ELF)中同时使氨曲南和阿维巴坦达到并维持有效的治疗浓度。因此,在有氨曲南-阿维巴坦可用且病原体敏感的情况下,它应被视为优先于传统方案的选择。


同样,对于CRAB肺炎,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的固定复方设计使其在肺部能实现舒巴坦和度洛巴坦的协同分布和持续抑酶,提供了理论上的疗效保障。PK/PD原则指导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优先选用那些在目标感染部位有充分、确切的药物暴露数据,且能通过标准剂量稳定达成PK/PD靶值的药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首次治疗的成功率,避免因药物分布和代谢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临床失败。




双靶点协同

舒巴坦-度洛巴坦瓦解CRAB耐药防线




舒巴坦-度洛巴坦这个组合的分子设计极具巧思,它实现了一种协同增效的精准打击:舒巴坦本身对鲍曼不动杆菌的PBP2靶点具有独特的不可逆抑制作用,这是其杀菌活性的基础;而度洛巴坦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化学结构经过了优化,能强效且广泛地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最常产生的A类(如TEM-1)、C类(AmpC)和D类(OXA型)β-内酰胺酶。这就好比舒巴坦是负责攻破城门的“攻城锤”,而度洛巴坦则是为其清除沿途箭矢的“盾牌”,两者结合,有效地瓦解了CRAB最主要的耐药防御工事。


基于这一分子机制,我们在临床使用中的核心优化建议是“足量、足疗程、避免不必要的联合”。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其获批的、经过PK/PD验证的剂量(如肾功能正常成人:舒巴坦1g/度洛巴坦1g,每6小时静脉输注)给药,以确保在感染部位有足够的药物暴露来克服耐药。其次,鉴于CRAB感染的复发性与复杂性,建议保证足够的疗程,尤其在血流感染或肺炎中,通常需要10-14天或更长,具体需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和感染源控制情况来定。最后,虽然对于极高危的菌血症或深部感染,联合治疗(如与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仍是一种策略,但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单药已具备强大的杀菌和抑酶能力,不应再随意地与传统有肾毒性的药物进行叠加,以免增加毒性而不增加获益。总之,充分信任并正确利用其固有的分子协同机制,是实现最佳疗效的关键。








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胡炯教授

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