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全面驶入“智能化+电动化”双轨道的变革浪潮中,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拉开帷幕。这场盛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科技与前瞻理念,成为车企及供应链巨头竞相展示尖端技术、引领未来出行生态发展的重要舞台。作为多年蝉联“全球零部件供应链百强”的中国智造标杆,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五菱工业)以“技术领航者”之姿重磅登场,携覆盖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的全产业链创新成果矩阵,向世界展现中国汽车供应链的硬核实力。




成熟多元的技术解决方案,

从概念到量产的跨越

五菱工业在动力系统、底盘、车身等核心领域,带来了更为成熟且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以动力系统为例,通过多元布局,覆盖千万级市场。五菱工业全资子公司五菱柳机的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作为“广西机械工业的摇篮”,在动力系统制造领域拥有近百年的深厚积淀。1953年,五菱柳机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汽油机——1101型汽油机,被纳入新中国150个第一;1980年,又成功研制出270Q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微型汽车发动机的空白。这份悠久而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五菱工业赋予了与整车厂并肩开发零部件的强大实力。当前,五菱柳机深耕发动机、新能源、铸造件三大产业,形成了油电混动、插电混动、增程混动、纯电动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动力集成产品布局,成为广西首家具备发动机-电机-电机控制器系统混合动力集成能力的供应商并充分利用发动机技术优势,整合电机和电控,产品获得造车新势力的青睐。

系统部分产品

五菱工业已构建“纯电+混动+氢能”全域技术储备。其自主研发的甲醇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5%,氢内燃机实现零碳排放,为商用车零碳化提供多元路径。

“技术创新是穿越产业周期的核心引擎。”五菱工业副总经理李建强表示,“我们将持续创新,打造世界级汽车零部件生态圈。”




数字化转型升级,

赋能企业“智”变跃升

五菱工业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引领,以品质为核心。通过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品质管控与生产效率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介绍,早在十年前,五菱工业就开始布局提升智能化、数字化能力。其中,底盘智能工厂成功入围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并建成6个广西智能示范工厂和3个广西数字化车间。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五菱工业整合公司整车、零部件业务的深厚积淀和实力成立了上海前瞻中心。五菱工业技术中心总经理马果表示该中心融合上海技术、思维与视野,聚焦电控等核心部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创新应用研究,搭建起行业领先的仿真分析、测试验证与研发创新平台,将推动公司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汽车产业也在加速变革,基于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五菱工业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不断升级每一条赛道,李建强表示,未来五菱工业将积极响应广西汽车集团“菱势工程”,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倾力打造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即打造国家级中小排量节能混合动力系统产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国家级轻微型驱动桥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国家级汽车车架单项冠军企业,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共进,为推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共同拥抱创新,共赢未来。




技术创新嵌入企业战略,

抢占行业制高点

在商用车领域,五菱工业以持续领先的技术实力与市场洞察力,实现电动桥累计产销突破150万台,稳居行业榜首;第四代三合一电驱总成实现电机、电控深度融合,重量减轻6kg以上,效率提升1%~2%,成为新能源商用车标杆。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源于公司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及市场适配性上的多维突破。


据介绍,自2018年五菱工业大力推进市场拓展以来,底盘模块围绕驱动桥、悬架、制动三大领域,坚持“产品专业化、市场多元化”的总体战略方针,持续推进新能源转型,逐步从微型商用车向轻型商用车延伸。李建强表示这一战略拓展基于多种因素,在市场需求端,随着城市物流、冷链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轻型商用车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轻卡年增速超 30%,市场潜力巨大。在政策层面,国家 “双碳” 目标大力推动商用车电动化进程,轻型商用车替换市场前景广阔,为我们提供了政策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五菱工业为新能源轻型商用车定制开发的T型电驱桥,兼具动力、空间、轻量化优势,有效解决轻卡向新能源转型中的续航与载重痛点。马果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表示:T 型电驱桥采用行星排 + 螺旋伞齿轮两级减速设计,独特的电机轴与输出轴垂直布局形成紧凑 T 型结构。这使得后桥 Z 向空间减少 30%,为大容量电池布局创造了条件,重量减轻13%以上。独特的两级减速方案,轻松实现20以上大速比紧凑设计,配合14000rpm以上高效油冷扁线电机,将系统综合效率提升1%以上,真正实现了“小马不仅能拉大车,还能拉好大车”,解决了轻卡电驱产品的持续大扭矩使用的痛点问题。此外还有高度集成电动化、智能化的线控底盘,推动底盘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升级。

从燃油时代到新能源纪元,五菱工业始终以技术为锚点助推行业发展。李建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新能源与智能化布局,持续输出‘高性价比、高可靠性’为核心的新能源轻型商用车产品。未来,也会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若中重型商用车市场出现合适的机遇,并且我们的技术、产能等条件成熟,将适时进军该领域,为商用车市场提供更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发展。”




全链路生态优势凸显,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赋能

行业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预计达到50%‌,五菱工业正加速向新能源商用车领军者迈进,通过“技术+产品+市场+全球”四维协同,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在技术路线方面,锚定电动化、轻量化与智能化,以整体式电驱桥、混动系统及线控底盘技术为突破口,推动商用车技术迭代。在产品升级方面,创新解决行业痛点,如线控底盘取消了传统机械传动,采用电子信号传输指令,响应速度提升50%。这一特性使车辆操控更加精准灵活,在载重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在市场拓展方面,深耕高附加值场景,重点布局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高附加值场景,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

五菱工业销售公司总经理华国申表示:目前五菱工业的产品赢得了众多头部车企的高度赞誉,比如,与长城深度合作的重庆基地、荆门基地于分别于2020年、2021年正式投产,产量稳步提升,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为长城汽车相关车型提供适配的底盘、动力系统等零部件,有力地支持了其商用车业务发展。与上汽通用五菱的合作更是由来已久且全面深入,从传统微车到新能源商用车,我们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零部件解决方案,助力其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据介绍,目前五菱工业商用车客户还覆盖北汽福田、长城汽车、奇瑞捷途、奇瑞商用车、长安凯程、长安跨越、吉利远程、吉利雷达、一汽解放、江淮汽车、中国重汽、郑州宇通等国内主流主机厂。

在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朋友圈的同时,五菱工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坚定加速扬帆出海,不断推进全球化进程。据悉,2024年,五菱工业自主研发的新能源乘用车后驱动桥总成产品成功销往越南,实现了零部件与海外整车企业的跨境合作;印尼、印度生产基地稳步发展,并成功拓展了韩国现代等国际客户,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建强强调:“新能源转型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产业链生态的重构。未来,我们将以技术驱动产品升级、以需求导向开拓市场、以全球化视野提升竞争力,致力于为商用车客户提供更高效、更绿色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从百年老厂到行业领军者,五菱工业正以“技术+生态”双轮驱动,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上海车展这场定义未来出行形态的科技盛宴中,五菱工业更是以“中国方案”重塑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条,为智能电动时代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