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
造
2025年7月10日,“2025厦门人才服务月”启动仪式在厦门举行。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出席并致辞。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关存太,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会士、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院长龚启勇,国家超级计算(中国科学院)中心首席科学家杨磊等院士、专家,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唐俊杰,市领导郭学斌、庄荣良、吴新奎、李伟华、王焱,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代表,优秀博士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启动仪式。
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联席会长/常务会长、全球人工智能电子联盟联席主席喻波,受邀出席,并作为嘉宾代表接受人民网、福建卫视、厦门日报、厦门广电等媒体采访。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海内外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厦门的关心、支持和贡献表示感谢。他说,厦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的人才工作始终牵挂于心、关怀指导。在厦门工作期间,强调“人才的开发,是厦门特区生命力之所在”,亲自领导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前瞻性地将厦门的“人才开发战略”单设一章并推动实施。去年10月再次亲临福建、厦门考察,指示我们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做好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崔永辉表示,厦门历届市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力度,全市呈现出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效能持续提升、人才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连续四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进入“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排行榜前十。当前,我们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创建国家级人才平台,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源泉。真诚期盼海内外优秀人才关注厦门、选择厦门、融入厦门,与厦门开展更多项目合作,实现更好合作共赢。
“2025厦门人才服务月”以“群鹭兴厦,才创未来”为主题,开展“1+10+N”系列活动:1场启动仪式、10场精品活动、N场全年服务活动,旨在为海内外人才搭建展示平台、交流平台、服务平台。作为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动,“2025厦门人才服务月”围绕“月月都是服务月”的理念,将推出一系列精品活动和务实举措,全力构筑新时代人才创新发展“强磁场”。

五载梧桐引凤栖
今朝云程发新轫
自2020年启动以来,“厦门人才服务月”步入第六个年头。今年启动仪式更注重聚焦人才和企业的核心需求,强化精准对接实效,突出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以展示“人才+AI”创新创业成果为主线,把舞台交给人才,全面展现厦门“硬科技”和“软环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启动仪式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关存太围绕“脑机接口的进展及医学应用研究”主题,作精彩的成果分享。目前,关存太院士正与厦门人才企业狄耐克开展合作,推动非侵入式脑机互联可穿戴设备产品在厦落地。

在脑机接口领域,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成功引进全球神经工程领域专家葛文教授,在脑外科肿瘤边界计算技术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以“AI+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不用术中唤醒”的脑瘤切除手术。启动仪式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院长龚启勇在解密更多“AI+”在医疗领域应用后表示,正是因为厦门良好的人才生态和科技创新氛围,让更多顶尖专家愿意带着技术加盟厦门。

近年来,厦门实施“鹭引五洲”引才行动,布局全球人才工作站,畅通海内外人才来厦通道。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发起的“心苗计划”,就是厦门国际化人才引育特色项目之一。作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球发展项目库”入选项目,该计划与6国知名医疗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吸引亚、美、非等大洲的26名青年医师来厦研修。启动仪式上,来自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的5名外籍医生登台演绎,以亲身经历展示“心苗计划”成效。

创新成果竞相绽放,人才与技术交相辉映。启动仪式现场,大博医疗实验室彭海韵围绕“小耗材·大世界”主题作展示;华侨大学外籍留学生现场体验美图“AI+视觉艺术”技术;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机甲少年”,登台展示自主研制的机器人......


当前
厦门正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
聚焦加速布局落子人工智能、未来网络、
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
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
依靠人才“第一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在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的带动下,厦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模型、智能终端等关键方向已构筑起较强竞争优势。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450多家,产业规模达336亿元,形成涵盖AI芯片、算力基础设施、数据、算法、模型、终端等环节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软件园三期。(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今年上半年,厦门优化升级“群鹭兴厦”人才计划3.0版,单列人工智能专项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启动仪式现场,又重磅发布“AI产业人才8条”,助推厦门在人工智能新赛道的全球竞逐中,进一步抢占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的制高点。
厦门“AI产业人才8条”围绕人才引进、培育、评价和使用等方面,强化对产业人才的全面支撑。例如,支持专家牵头组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围绕核心算法、AI芯片、垂类大模型、智能体等开展协同攻关;创新人才引进形式,设置人工智能特聘岗位“定向引才”,校企联合“双跨双聘”揽才;开辟人工智能“以赛引才”绿色通道,支持获奖项目和团队来厦落地等。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到产业链的“关键一跃”。现场还配套推出“AI+人才十大应用场景”,涵盖政策咨询、政策兑现,以及住房、医疗、教育、出入境等生活场景,通过“揭榜挂帅”形式,推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与厦门人才服务场景精准匹配,有效提升人才服务体验。
人才兴则产业旺,产业旺则人才聚。厦门坚持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为了精准引进适配“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领域的紧缺人才,启动仪式现场还发布《2025年度厦门市重点产业紧缺岗位目录》。首批推出143类急需紧缺岗位,其中稀缺指数五星岗位26个、四星岗位48个、三星岗位69个。同步在“国际化人才招聘专窗”上线126家企业1281个岗位2897人需求,正式启动新一轮人才招聘。

鹭江两岸美丽风光。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
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厦门始终把人才满意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标准,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贯通人才“引育评用留”全链条,着力打造政策和环境双最优的人才生态,让人才在厦门迸发出无限创新创业活力。当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70万人,国际化人才超6万人,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6月22日,2025厦门外籍人才(北京)交流对接会在北京举行。(图片来源:厦门人社)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郭嵩深有感触地表示,“厦门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创新资源,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前沿成果,从厦门走向世界”。在去年厦门人才服务月活动中,郭嵩院士与厦门人才企业吉快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在厦门落地院士专家工作站。经过一年联合攻关,2024年12月,郭嵩院士团队与吉快科技共同研发的边缘大模型一体机,荣获“金边奖”,在低延时、高算力、强稳定性等技术维度实现关键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的人才生态也赢得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认可。市“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意外艺术”创始人意公子等人才代表纷纷点赞厦门人才生态,希望更多人才来到厦门、爱上厦门。
厦门始终向全球人才张开双臂,以拳拳诚意邀才入怀。此前,厦门连续7年在德国、北美等举办“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今年,首次举办“鹭引五洲 才聚八闽”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赛事由福建省委人才办主办、厦门市具体承办,进一步打通全球英才来厦通道。大赛广泛征集数字经济、生物科技、先进制造等领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获奖人才不仅可赢取最高15万元奖金,还将得到福建省“百人计划”、厦门市“双百计划”等重点人才政策支持。目前,已有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00个人才项目通过报名审核,其中近90%来自北美、欧洲、亚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台湾人才服务平台”等载体,着力打造汇集人才政策、政务服务办理等“一站式”掌上服务功能。厦门向阳洁宇医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寿彦轩,厦门航空客舱部台鹭班长、乘务长陈于萱等台湾青年现场分享留厦体会,向台湾青年发出来厦邀约。
厦门人才服务月的品牌效应正持续扩大,吸引越来越多业界精英参与。全球人工智能电子联盟联席主席、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常务会长喻波首次参加厦门人才服务月,他说,“厦门人才服务月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希望能借此机会,与在厦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交流,推动相关项目落地”。

人才服务由此走深走实
科技创新因人而兴、向未来而生
“2025厦门人才服务月”启动仪式
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成果展示会
更是厦门用心构建人才高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缩影
秉承“月月都是服务月”理念,厦门还将围绕国际交流、成果对接、青年人才、专业服务等方面,策划举办脑机交互产业高峰论坛、“院士大讲堂”暨人工智能校企对接会、英国名校博士厦门行等重点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人才发展加油赋能。

内容来源于:人民网、白鹭洲知政、投资厦门、厦门日报、厦门广电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于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

智能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