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1 特别关注
1
227个项目(人)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11月20日,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共有227个项目(人)获奖,包括突出贡献奖2名、自然科学奖32项、技术发明奖16项、科技进步奖127项、科技合作奖5名、青年科技创新奖24名、科技成果推广奖21项。
其中,突出贡献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授予“高性能智能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和“超宽深埋钢壳混凝土跨海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2项成果均由企业牵头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获奖项目(人)中,45岁及以下的第一完成人有107人,占比47.1%。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奖人平均年龄约39岁。
南方医科大学摘得7项一等奖
盘点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按照主要完成单位以及主要完成人的单位计算,合并大学与附属医院后,获奖最多的是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共摘得7项一等奖,其中马建华等为主要完成人的“非理想采样下诊断级CT高分辨成像理论与方法”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黎庆初等为主要完成人的“脊柱内镜系统的基础研究与开发应用”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南方医科大学马骊、张惠杰、邵龙泉3位专家,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陈汝福、刘再毅2位专家牵头的项目,分别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紧随其后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含中山三院、中山六院及中山眼科中心),分别获得6项一等奖。广东工业大学和深圳大学各获得4项一等奖。
企业获奖项目数继续保持高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活跃是广东的特色长板,这也体现在获奖项目数中。
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由企业牵头完成的有5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7项、科技成果推广奖4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22.5%;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项目总数达144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63.4%。
如,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高自然度智能交互显示终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以及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完成的“水陆空多域电网智能无人化巡检关键技术及应用”,都已在相关产业中得到深度应用。
还有许多关键技术突破,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产业一线历经检验,结出硕果。科技成果推广奖21项获奖项目,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推广应用产生的新增销售额达472.6亿元,新增利润119.7亿元,带动了该地区提速提质发展,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为主要完成单位、菠萝研究室研究员张秀梅为主要完成人的“菠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获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推广奖。
该项目围绕菠萝产业升级需求,历经15年协同攻关,在种质资源创新、高效育苗、花果精准调控、采后病害防控及推广模式构建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成功推动“金钻凤梨”等优良新品种在广东、云南等地推广71.37万亩,新增销售额57.32亿元、利润24.87亿元,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显著,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数读
2024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的总体获奖率为15.8%,体现了“控制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的科技奖励改革精神,一大批优秀成果涌现,充分展示了广东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的新进展
227项获奖项目(人)中,技术发明奖有16项,科技进步奖有127项,占比63%。这批获奖项目成果在转化应用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据统计,成果转化应用后在完成单位新增销售额累计达到6029.1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达到856.7亿元,在其他应用单位新增销售额累计达到601.9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达到107.2亿元,充分展现了广东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
科技成果推广奖21项获奖项目,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推广应用产生的新增销售额达472.6亿元,新增利润119.7亿元,带动了粤东西北地区提速提质发展,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2024年度评选出的5名科技合作奖获奖人中,有3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文章来源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s://mp.weixin.qq.com/s/3lkUxyy5JcAR76Qq1-fUbQ
PART 2 学术视角
2
黄晶榕:香港高中两史课程优化的特点与时代意义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有云:“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要亡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此箴言深刻阐明历史文化传承对民族存续的根本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历史教育承担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香港教育局顺应国家发展大局,于2025年10月3日公布了《优化高中中国历史科和历史科课程框架》,正是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方针的关键举措。
课程改革强化国家主体意识
本次两史课程优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坚定贯彻国家历史主体性原则。中国历史科以“通史”形式系统呈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脉络,完整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历史科则立足国家视角阐述世界发展,彰显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此设计契合国家于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有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课程结构体现时代教育要求
两科课程严格遵循“古今贯通”与“中外关联”的设计原则。中国历史科既重视古代文明传承,更着重讲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特别是新时代历史性变革;历史科通过“现代世界形成”等单元,展现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这种设计符合爱国主义教育关于“知史爱国”的根本要求,助力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选修单元完善育人体系
在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主线的同时,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发展需求。中国历史科选修部分设置政治制度演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题,历史科开设“海外华人”与“国际合作”单元,这些设计既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又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国家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元路径高度契合。
评核改革服务育人目标
两科公开考试评核方式坚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优化题型设计,增强资料分析与历史思维能力考查,既提升评核效能,又引导教学聚焦爱国主义教育核心素养。这种改革方向完全符合国家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
课程更新回应国家战略需求
本次课程改革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现行课程实施十六年来,国家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香港特区也进入由治及兴新阶段。课程内容及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有助学生深刻认识“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强化认同,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价值观培育层面,课程明确将“国民意识”“国家观念”列为核心目标,与《香港国安法》及爱国主义教育法立法精神一脉相承。正如特区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林思娴强调,两史课程肩负培养学生正确国家观、历史观的重要使命,这对夯实“爱国者治港”社会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抵御渗透,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面对复杂国际环境,课程改革是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抵御外部势力干预的主动作为。通过正本清源、明辨是非,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与香港宪制秩序,这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次改革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历史教育全过程。通过讲述民族奋斗史、英雄事迹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社会责任与国际视野,切实担负为国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笔者始终认为:课程建设关乎国脉传承,教材编纂系于文运兴衰。香港教育局此次课程优化,是完善地区教育体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本人坚信,在特区政府领导和教育界共同努力下,两史课程必将为培养具备国家意识、香港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一代作出应有贡献,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文章来源
华南师大粤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KpeLpDHwiASl0rOaXnCmaA
PART 3 高等教育
3
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1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活动在深圳举行。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出席活动并见证签约。
根据协议,双方将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按照“服务大局、需求牵引、协同推进、互补共赢”原则,充分发挥市校双方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机制、融通优势资源,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复旦研究院”,加快人工智能、医学研究等前沿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重大科技原创成果高效产出和转化应用,深化双方在决策咨询、干部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发展协同与资源联动,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复旦大学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深圳市政府秘书长卢文鹏参加活动。

文章来源
深圳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vzZRwCiNZAonFJl-eQ56hQ
4
重磅官宣!香港第三所医学院落户港科大,重塑未来医疗新图景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今日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区政府)批准设立本港第三所医学院。此项重要决策彰显了特区政府致力强化医疗体制的远见,是香港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港科大对获特区政府委以重任深感荣幸,并衷心感谢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专家工作组)全体成员在遴选过程中开展的全面而严谨的评估工作。这一审批结果标志着以汇聚创新与跨学科之力,推进医学教育,为应对未来医疗挑战方面作出重大突破。

政府重要布局 共创医疗新篇
经过专家工作组的严谨评估与遴选,新医学院将与现有医疗系统实现优势互补,切实回应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
港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对政府决定表示欢迎,并说:我们对获特区政府赋予重任深感荣幸。港科大将全力支持政府在推动医疗创新与人才培育方面的前瞻性策略,并承诺以此为己任,定当倾力以赴,培育兼具临床卓越实力与前沿科技运用能力的新一代医疗先锋,为香港乃至全球创造长远福祉。
实现新世代医学教育的共同愿景
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向政府以及专家工作组对港科大提案的支持致以诚挚谢意,她表示:新医学院的设立,是特区政府在实现未来医疗愿景的重要战略举措。我谨代表大学同寅衷心感谢政府给港科大的宝贵机会,我们将深度融合严谨的临床培训与科技素养,培育新一代的医疗人才。深盼这些毕业生日后成为兼具卓越实践能力与前瞻视野的医务人员,在日新月异的医疗领域中担当重任。我们期待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继续获得政府与工作组专家的指导与支持。 港科大亦将倾注力量,与社会各界携手实现这个共同愿景。
沈主席及叶校长进一步指出:我们谨向港科大全体成员——包括校董会顾问小组、筹备委员会及师生员工,致以由衷谢忱。大家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为筹办医学院付出最大努力。这份凝聚着众人心血与智慧的成果确是来之不易,我们更深知任重道远。如今,在展开创建医学院这一重大使命之际,我们热切期盼与政府、医院管理局、香港医务委员会、本地两间医学院、医学界及社区伙伴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推动全球医疗技术与临床诊疗的创新发展。
立足创新基础 以公共服务为导向
新医学院将建基于港科大的独特优势,结合大学深厚的国际化特色及全球网络,汇聚多元人才,营造世界一流的学习环境。港科大医学院将致力培育兼具医德涵养、精湛临床技能与科技素养的新一代医学领袖。新医学院亦将充分运用港科大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机械人技术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将先进的科技融入临床培训。这种融合科学、工程学和商学的跨学科模式,赋予毕业生解决复杂医疗难题的能力,积极推动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转化研究,最终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及患者照护等领域取得突破。

文章来源
香港科技大学
https://mp.weixin.qq.com/s/GEOK1UhyXWID3_mbetgEAA
PART 4 人才发展
5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新一轮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联同青年发展委员会11月17日推出2026至27年度民青局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第一轮),邀请合资格非政府机构提交申请。
特区政府十分重视青年发展,民青局于2022年底公布《青年发展蓝图》,当中提出进一步加强内地及海外的实习和交流计划的广度和深度,推动香港青年认识国家,支持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民青局和青发会透过民青局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资助非政府机构举办青年往内地交流的项目,促进香港青年认识和了解国情,加强与内地人民的交流,提高他们的国民身分认同。早前推出的基层青年境外交流资助试行计划亦会继续推展,向有经济需要的基层青年提供额外资助参加2026至27年度民青局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下的交流项目。
2026至27年度资助计划接受两轮申请,第一轮申请的详情已上载于青发会的网页,有兴趣的非政府机构可于12月29日或之前透过网上申请系统递交申请。第二轮申请将于2026年中推出。

文章来源
香港特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速递
https://mp.weixin.qq.com/s/OHB7QRIXYiG8phXXTX7_Hw
注:本公众号转载仅供学术分享使用

责编:余晖
供稿:贾锦凤
排版:刘婧芬
审核:王嵩迪



为我们点个赞和在看吧

